医院、医学院、医学期刊由于其业务、研究和发表内容的严肃性,其所涉及的范围往往是与人类的健康相关的,绝对不会有人想到会把以上三者跟一个玩具联系上,但是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末的时候,这些严肃的医疗学术机构却跟一个玩具杠上了。
年,美国一家叫做惠姆·奥的玩具制造公司,用色彩斑斓的聚乙烯管设计制作了一款直径三英尺大的圈,命名为“呼啦圈”。
呼啦圈这个玩具衍生于20世纪初流行于北美儿童之间的一种木质圆圈玩具,其使用方法在当时就是套在屁股上转着玩,惠姆·奥玩具公司使用更为轻便、色彩更为艳丽的聚乙烯材料代替了木圈,并且在宣传广告上将玩耍方法从屁股提升到了腰部。
新的玩耍方法将其原本所限定的“儿童”这个范围的用户群体扩展到了老少皆宜,当时惠姆·奥玩具公司将每个呼啦圈的定价为一美元左右,每个利润保持在两角上下。
到年秋天时,这款名叫“呼啦圈”的玩具已经累计在全球售出数千万个,虽然这个销量并非由惠姆·奥公司独占,其中很多仿制公司从中也分了一杯羹,但除去当时的社会主义阵营,足以说明这款玩具的风靡程度。
这种风靡曾经致使约旦太后在欧洲旅行返回国内前,密令自己的私人助理在欧洲商场够没了几个呼啦圈装在自己的包内,原本害怕回国后,会被嘲笑中意儿童玩具的她,居然在约旦国内看到已经有不少成年人在使用仿制的呼啦圈玩耍。
同时,这种呼啦圈也在美国最为重要的体育赛事—橄榄球比赛上大放异彩,当时观看比赛的成年人,特别是男性观众尤其愿意看到漂亮的拉拉队员戴着呼啦圈疯狂地扭动自己的腰部和臀部,虽然这些观众的想法不一定纯洁,但足以说明这个玩具当时在美国的受欢迎程度。
而即使是在较为保守的东欧国家里,东西两大阵营的壁垒同样无法阻挡呼啦圈的流行,在当时的波兰首都华沙,其官方报纸在头版上要求轻工业部和手工业局加紧呼啦圈的研制和生产,否则将大大落后于国际发展形势。
除此之外,医院、医学院、医学期刊等医疗机构的注意。
包括《柳叶刀》在内的世界顶级医学期刊,在刊物上发出警告,称呼啦圈所引起的疾病呈急剧上升趋势。
他们在警告中提到,凡是患有心脏病的人都不应该玩耍呼啦圈,而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在玩耍时都不能过于猛烈。
实际上他们的警告是有道理的,在欧洲有很多腹肌损伤病例是由玩耍呼啦圈时造成的,医院急诊室和骨科里,有超过一半的病人是因为玩耍呼啦圈而造成腰椎间盘突出与脊椎错位的病人,而这种庞大的病患量均是来源于呼啦圈风靡流行的使用群体。
到20世纪60年代时,呼啦圈的热度才渐渐降下去,但即使到了今天,呼啦圈仍然是许多小孩和成人都喜欢的玩具,包括在中国,而呼啦圈却只是美国民间文化在某一个时代的代表,从此也可以看出美国民间文化对于世界人民生活方式的重要影响,而这种影响所包含的开放、包容等美国力量是不容忽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