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交叉韧带损伤是什么?
后交叉韧带损伤也称为“后十字韧带损伤”,是指在膝关节受到直接暴力冲击、运动伤等巨大冲击的情况下,后交叉韧带发生部分或完全断裂,其连续性或张力被破坏,多发生于交通事故、严重运动事故、坠落伤等情况,通常合并其它韧带损伤,单纯的后交叉韧带损伤比较少见。
后交叉韧带是膝关节内最大而且最坚韧的韧带,与膝关节其他韧带共同维持膝关节的稳定,限制膝关节过度活动。轻度损伤的后交叉韧带损伤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和体征,但如果损伤后继续活动或者合并膝关节其他部位的损伤,患者通常会出现膝关节疼痛、肿胀、关节不稳定和活动受限等症状。
后交叉韧带损伤有那些类型?
根据损伤严重程度的不同,美国运动医学联合会将后交叉韧带损伤分为以下4型:
I型:极少部分韧带纤维断裂,伴局部疼痛,无关节不稳;胫骨向后移位5mm。
II型:较多的韧带纤维撕裂,伴有一定的功能丧失,胫骨向后移位在5-10mm。
III型:后交叉韧带完全断裂,伴有明显的关节不稳;胫骨向后移位10mm。
IV型:后交叉韧带损伤合并膝关节内其他韧带损伤
后交叉韧带损伤的病因有哪些?
膝盖弯曲时受到重击后交叉韧带损伤最常见于交通事故和高处跌落等意外伤害,当发生车祸或从高处坠落时,患者的小腿受到机动车部件或地面的猛烈撞击,容易导致后交叉韧带损伤。
高速高对抗的运动损伤
运动损伤是导致后交叉韧带损伤的第二大原因,多见于足球、滑雪、橄榄球等高强度运动项目,如果运动员以弯曲的膝盖着地,或是膝盖直接受到猛烈的打击,容易损伤后交叉韧带。
后交叉韧带损伤有哪些典型症状?
患者膝盖部遭受撞击时,可能感觉到撕裂声或撕裂感,膝盖部剧烈疼痛、肿胀,若损伤程度较轻、不合并其他部位损伤,患者可能无明显的症状。
单纯性后交叉韧带损伤
相对少见。单纯后交叉韧带损伤的症状通常不明显,可能有轻度的关节肿胀、疼痛等表现,但如果患者受伤后继续活动,则肿胀、疼痛的症状会加重,并且可能出现膝关节不稳定、走路不稳、膝关节活动受限等表现。
后交叉韧带损伤合并膝关节其他结构损伤多见于车祸等暴力撞击造成的创伤,常合并膝关节半月板、关节软骨、关节囊或其他韧带的损伤,通常表现为严重的关节肿胀、疼痛、关节不稳定以及无法活动。
慢性后交叉韧带损伤
若后交叉韧带损伤后未及时治疗,容易发展为慢性后交叉韧带损伤,常表现为膝关节不适、膝关节不稳。
后交叉韧带损伤去哪个科室就诊?
运动医学科、骨科
诊断流程
首先,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受伤时的具体情况(机制)、受伤后的症状以及是否有其他部位受伤等。
其次,医生会详细检查患者的膝关节,观察受伤的膝关节是否有肿胀、畸形、压痛和积血等情况。如果患者身体条件允许,医生还会检查患者膝关节的活动范围,来初步判断患者受伤的严重程度。
然后,在询问病史和进行体格检查之后,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接受膝关节X线检查、磁共振成像
(MRI)扫描和关节镜等检查来明确诊断并制定治疗方案。
后交叉韧带损伤有哪些相关检查?
体格检查
医生会详细视诊和触诊患者的膝盖,观察受伤的膝盖是否有肿胀、畸形、压痛和积血积液等情况,同时医生还会进行以下试验来检查患者韧带的受损情况,但下述检查方法需专科医生进行,非专科医生检查可能会加重韧带损伤。
后抽屉试验
对于急性损伤且肿胀疼痛较为明显的患者,可能需要在麻醉的条件下进行此项检查。患者平卧,屈髋45°,膝关节屈曲90°。检查者坐于患者足部用于固定患肢,嘱患者放松肌肉,双手握住胫骨上端向后推,根据胫骨相对于股骨迁移的程度与健侧相比较,如果胫骨上标志点后移的幅度增加,则提示存在后交叉韧带损伤可能。
胫骨后坠试验
患者取仰卧位,医生会托起患者的双踝,让双侧髋关节和膝关节弯曲90度,通过对比观察双侧小腿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胫骨结节后坠的情况,判断后交叉韧带是否损伤。
反lachman试验
患者平卧,屈膝20~30度,嘱患者放松,一手握住患者的小腿上段,另一手固定患者的大腿下段,然后将小腿向后推,并与对侧膝关节进行对比。如果受检查的膝关节向后移动的幅度明显增加,则提示存在后交叉韧带损伤的可能。
影像学检查
关节X线检查
X线检查无法观察到有无后交叉韧带损伤,但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骨折。
关节磁共振成像(MRI)
MRI可以清楚地显示后交叉韧带损伤,并可以判断其他韧带及关节内结构是否受伤。
关节镜检查
关节镜检查对诊断后交叉韧带损伤十分重要,医生会将一个微型摄像头通过一个小切口插入膝关节中,然后在体外大屏幕上观察膝关节内部结构的受损情况。
后交叉韧带损伤急性期如何治疗?
及时、恰当的急救处理可以减轻后交叉韧带损伤后的症状,防止病情恶化,医生可能采取以下措施来进行紧急处理:急制动,严格休息
患者出现后交叉韧带损伤后要避免膝关节活动,适当使用护具和拐杖,保护膝关节免受二次伤害。
冰敷
急性后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冰敷,通常每1-2个小时冰敷一次,每次15分钟(建议不超过20分钟,以免引起血管反射性扩张)
加压包扎
医生可能建议患者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膝盖,有利于减轻肿胀,建议注意观察患肢远端血供,以免造成缺血。
抬高患肢
医生会建议患者卧床时在脚下垫上枕头来抬高患肢高于心脏平面,可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减轻肿胀。
后交叉韧带损伤如何恢复?
后交叉韧带损伤的术后康复计划尤其重要,可能包含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0-6周):控制术后疼痛/肿胀,关节活动度0-90°,提高髌骨的活动度。利用拐杖适当下地活动、行走,在疼痛可控范围内尽早的开始进行膝关节周围肌肉的激活与锻炼。避免主动屈膝,逐步负重和避免过度的关节活动度,避免在治疗和功能活动过程中产生疼痛。第二阶段(6-12周):关节活动度0-°,步态恢复正常,能无痛的情况下上下楼梯,提高患肢的灵活性,避免活动范围过大,避免抗阻屈膝训练
第三阶段(12-20周):关节活动度完全恢复,能无痛的情况下上下楼梯,提高患肢的灵活性,避免抗阻屈膝训练第四阶段(20周以上):跳跃试验患膝达到健侧的85%,等速测试达到患侧的85%
术后1~3周:利用带铰链膝托将受伤的膝盖固定于伸直位,利用拐杖适当下地活动、行走,在疼痛可控范围内尽早的开始恢复关节活动度及膝关节周围肌肉的激活与锻炼。
术后4~6周:拆卸支撑工具,开始逐渐进行膝关节的伸屈活动,但受伤的膝盖仍然不能进行负重运动。
术后7~10周:开始逐步让患肢负重,直到患肢能够承受全身的重量。
术后11~24周:开始对受伤的膝盖进行力量锻炼,如股四头肌收缩训练等。
术后25~52周:继续力量锻炼并开始进行灵敏度锻炼,在此期间患肢可适当从事运动活动和体力劳动。
康复训练方法:
膝关节屈伸运动
要点:仰卧位,屈髋屈膝,尽量使膝关节达到最大活动角度
2膝关节抗阻屈伸训练
使用弹力带勾住脚踝后由第二人手持固定,做膝关节内收抗阻训练,每组10个
3.半蹲左右位移训练
两脚交替做支撑脚,每组10个。
4:半圆球站立训练
刚开始有些困难,会比较难以掌握平衡,之后慢慢熟练就可以了,每组3分钟
5.半蹲训练
动作轻柔缓慢,以不引起疼痛为主,度数可以慢慢增加,每组1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