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茵场上,彩色的飞盘在空中划过,传盘、起跳、抓盘……参赛队员连贯的动作,给场下观众注入一剂强烈的秋日多巴胺。朋友圈里屡见不鲜的照片、线下集体活动的首选——飞盘,这项低门槛、弱对抗、强社交的热血运动,正在吸引无数年轻人的加入。
以往,在大众认知里,飞盘是宠物狗的玩具。“飞盘这项运动让我明白,玩狗,不如当狗。”在《脱口秀大会》第四季的一场比赛中,脱口秀演员小北曾如是说。时隔半年,被调侃为“玩狗不如当狗”的飞盘已经成了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年轻人走向户外参与运动、缩短社交距离的方式之一。
飞盘运动的发展速度超乎很多人的想象。《年轻人新潮运动报告》显示,飞盘已超越骑行、腰旗橄榄球等成为最受年轻人喜爱的新潮运动。
不过,飞盘的走红也伴随着争议。有人质疑这项强社交属性的运动是为“交友”而生,脱离了运动的本质;有人将矛头指向飞盘与足球的场地之争,认为极易“误伤”他人的飞盘不应出现在公园、足球场内;更有甚者,将妆容精致、身材高挑的女性参与者称之为“飞盘媛”,有刻意污名化之嫌。
当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从抓住小众运动的趋势,到将飞盘推广成为都市年轻人喜爱的潮流运动,再到进一步推动飞盘从流行符号转变为专业赛事,飞盘运动仍面临着盈利空间小、管理体系雏形不完善、产业链有待培育等难题。如何引导其健康发展,对于体育管理部门、飞盘专业人士、业余爱好者来说,任重而道远。
■黄亚苹
[责编:陈舒仪]
[来源:三湘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