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战略就是生存之道
战略是大竞争时代的商业生存之道,也就是在我所指的“选择暴力”中如何生存。最初,选择不是问题。当我们的祖先考虑“今天吃什么”时,答案不太复杂,他在附近能追捕、猎杀并拖回洞穴的任何动物就是他的食物。但如今,人们生活在商业社会,而商业步入了大竞争时代。走进巨大的超级市场,你将看到大量种类丰富的肉制品,它们由别人追捕、猎杀、清洗并包装好。你的问题不再是捕猎,而是要从货架上摆放的成百上千种肉制品中做出选择:你该买红肉还是白肉?何种白肉,或是人造肉?
这仅仅是问题的开始,接下来你必须决定自己要买动物身上哪个部位的肉:腰,排骨,肋骨,腿肉还是臀肉?此外,要是你的家人不吃肉,那你为他们买点什么回去?
2-1-1钓鱼进餐?
对我们祖先而言,捕鱼很简单。只要削个矛,然后等待好运降临就行了。
战略是大竞争时代的商业生存之道。
今天,当你步入逾矩商店,你会被一大堆渔竿、卷线器、鱼饵、服装和小船搞得眼花缭乱,迟迟做不了决定。
在旗舰店里,你可以获得更多个性化服务,店员甚至会给你理发,然后用你剪下的头发给你做个鱼饵。
从我们的祖先削尖长矛到今天,事情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1-2外出用餐?
今天,很多人觉得听别人介绍来决定吃什么是个更好的方法。
但在有些城市,比如纽约,要决定去哪家餐馆吃饭可并不容易。因此在年,尼娜和迪姆·查格首创了第一份纽约餐厅指南,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选择难题。
今天,口袋大小的《查格餐厅指南》已成为畅销书,它整理了10万人对美国和国外逾40个城市的餐厅的打分和评价。
2-1-3选择的爆炸式增长
最近几十年里,商业发生了巨变,几乎每个类别可选择的产品种类都出人意料地增长。据估计,在美国有万个标准存货单位(SKU),普通超市有4万个标准存货单位,但一个普通家庭有个标准存货单位就能满足80%~85%的需求。也就是说,我们会忽略超市里的种货品。
在20世纪50年代,买小汽车就是在通用汽车、福特、克莱斯勒等美国汽车厂商提供的车型中挑选。而今天,你要从通用汽车、福特、克莱斯勒、丰田、本田、大众、菲亚特、日产、三菱、雷诺、铃木、大发、宝马、奔驰、现代、大宇、马自达、五十铃、起亚和沃尔沃等中挑选。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市场上有种汽车型号可供选择,而今天则多达种。
甚至在售价美元的法拉利所在的小规模跑车市场,竞争也在加剧。现在有兰博基尼、宾利跑车、阿斯顿·马丁供我们选择。
30年前,大多数汽车生产商只提供6种车型。今天市场上有运动型多功能车、跑车、掀背式轿车、双门轿跑车、多用途旅行车、旅行车、皮卡和跨界车,这么多车型迫使各家企业把生产外包。有一家奥地利汽车生产商,如今同时生产宝马、吉普、奔驰和萨博汽车。尊敬的亨利·福特先生,可能正颇有兴致地在天堂俯瞰这一场景,他当初的概念可是所有车都应该一模一样并且还都被漆成黑色。
如今,汽车轮胎品牌的迅猛增加,让选择变得更加困难。一开始只有固特异、凡士通、将军和西尔斯等少数品牌,而现在则有固特异、普利司通、Cordovan、米其林、固铂、代顿、凡士通、Kelly、邓禄普、西尔斯、Multi-Mile、倍耐力、将军、阿姆斯特朗、Sentry、优耐陆以及其他22个品牌。
最大的变化是,以前本土企业在国内市场抢生意,现在则变成了所有企业在全球市场的每个角落抢生意。商业进入全球化的大竞争时代。
2-1-4选择风暴的蔓延
前面仅描述了美国市场的情况,中国是正在崛起的国家,它的情况如何呢?
曾经在一段时间里,中国的消费者只能购买国有企业生产的大同小异的食品。现在,购物时的选择范围正不断扩大,他们既可以选国内品牌,也可以选国外品牌的产品。最近的一个调查显示,一个由品牌食品构成的国内市场开始成形,中国已经有个国内食品品牌供消费者选择。虽然这些品牌已走过了很长的路,但如今它们正在遭受选择暴力的冲击。
当然有些国家的市场则远没有成形,它们是如此贫穷和动荡,选择仅仅是人们心中的期望而已。
2-1-5分化定律
分化定律推动了选择的增长。
就如今天的计算机市场,从单一产品发展到种类繁多,包括大型机、小型机、服务器、工作站、PC机、笔记本、掌上电脑、超级电脑、游戏电脑等等。与计算机一样,汽车一开始也是单一品类,三大品牌(雪佛兰、福特和普利茅斯)控制了汽车市场,随后这个品类也分化了。
今天,一个接入了有线电视的家庭,有超过个频道可以选择。更让我们不安的是,“视频流”轻易让有线电视实现个频道的梦想。有了这么多频道,如果你调换频道想看某个节目,估计当你找到时,它都已经快结束了。
“分化”是一个无法停止的过程。
2-1-6“选择”行业
选择的爆炸性增长,促成了一个帮助人们做选择的全新行业的诞生。前面已经提到过,就像《查格餐厅指南》和保健报告卡。
无论你到哪里,都有人向你就各种事项提供建议。比如告诉你在个共同基金中买哪个,在圣路易斯如何找到合适的牙医,还有如何在成百上千的管理学院中挑选合适的MBA课程(这个课程可以满足你在华尔街找份工作的目的)。
《消费者杂志》和《消费者文摘》这些杂志,通过不断轮换报道产品类别,来帮助人们应对过多产品和选择所带来的冲击。可问题是,这些杂志涉及太多的细节,以至于让人们比刚开始更加迷惘。
消费心理学家说,过量的选择正把我们逼疯。想想卡罗尔·穆格博士对此的观点:“可以立即得到太多的选择,让人们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