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NBA年轻一代中最优秀的天才球员之一,巴姆-阿德巴约在采访中与我们谈及了自己球技的提升、与球队签下大合同以及向他人奉献爱心等方面的话题。
上周日(当地时间4月18日)晚间,热火球员巴姆-阿德巴约完成了自己职业生涯中的第一次压哨绝杀。这记制胜球帮助他的球队击败了篮网,也仿佛让我们回到了这位23岁的年轻人从上赛季开局阶段起接连创造“第一次”的那段时光。自年被热火选中以来,-20赛季是阿德巴约彻底成为先发主力后的第一个赛季,而他的爆发也为他带来了职业生涯的首次全明星之旅。在新冠疫情迫使NBA各队进入隔离园区进行比赛之后,阿德巴约又在他的第一次较为深入的季后赛征程中大放异彩,帮助球队奇迹般地闯进了总决赛。虽然热火最终屈居亚军,但阿德巴约的的表现也足以让他成为联盟最闪亮的年轻新星之一了。去年休赛期,热火与这位身高6尺9寸的内线多面手签下了总额五年1.63亿美元的提前续约合同。
这些钱为他带来了更多的选择。阿德巴约自小在一个单亲家庭长大,他们母子二人一度住在位于东卡罗莱纳松树镇乡间的一辆大拖车上,如今的他有能力给母亲买房子了,而且还可以给自己整一套全自动的T恤滚筒机。此外,他还能够愈发日常地四处行善——他将这些善举称为“RAKing”。他有时候会帮一对与他素不相识的路人垫付餐费,有时候则会为遭遇不幸的孩子们实现他们的圣诞愿望。
这些钱当然也带来了更多的外界期待。在周日的那记绝杀之前,热火刚刚遭遇一波三连败,许多人呼吁阿德巴约要打得更具侵略性,其中就包括热队的当家球星吉米-巴特勒,后者发声鼓励了他,希望他能打得“更有霸气”。于是阿德巴约在对篮网的比赛中砍下了21分和15个篮板,并投中了那记绝杀球。现在热火已经取得了三连胜,处境大为好转。《GQ》杂志在本周期间对阿德巴约进行了专访,与他讨论了关于他技术特点的变革、他与母亲之间特殊的亲情以及他六年级时第一次接触篮球等话题。
问:我觉得用“爆发季”来形容你上个赛季的表现是恰如其分的。这是因为你自己身上发生了什么改变吗?还是说只是因为得到了更多的出场时间和机会?
答:我确实让自己完成了一个转变,因为我去年才正式成为首发阵容的一员,并且队友们都在围绕着我打球。前两个赛季里我在场上展现了自己的能量,然后主教练就慢慢开始给我更多的上场时间,第三年我就成为了雷打不动的首发。赛季开始前,我在心里想道:你看,现在队友们都需要我,我必须打出自己的风格,并且了解球队的体系和战术架构。
问:你们的总裁帕特-莱利和主教练斯波尔斯特拉似乎已经在球队里创立了一种成熟的文化,你会如何描述你们的球队文化呢?
答:他们会给你设定一个标准,然后一路给你设置各种各样的挑战。也就是说,每当我在训练和比赛中完成这些挑战或者让自己变得更好的时候,他们就又会给你提供新的任务。一开始的时候,我其实不是一个善于换防的大个子球员——虽然不是不会,但也不太敢于主动换防。后来我逐步具备了主动换防的能力,于是教练就示意我去大量换防。我因此得以丰富自己的技战术以及探索新的比赛模式,而且我也有着容错的空间(笑)。成长是会有点痛苦的,但我觉得大家都很信任我。
问:在击败篮网前,外界对你们的议论是比较多的,这很大程度是因为吉米-巴特勒的发言——而且也正如你所说的那样,有些媒体希望把这件事往“巴特勒苛待其他队友”这种老话题上带。不过我个人比较好奇的是,他这样公开表示“你应该打得更霸气或更自私”的做法是否在周日的比赛中为你提供了额外的动力呢?
答:这倒没有。不过我知道当吉米不能出战的时候——或者说无论哪个核心球员(比如吉米,我或者戈兰-德拉季奇)缺阵的时候——剩下的人就要为他多分担。就如我所说的,之前那样的叙述属于有点变味儿了。吉米知道我的本事,我也了解他的。我们每天都会交流,他已经逐渐成为一个我会与之交流一些特定事宜的人,因为他已经在联盟里打了很长时间了,见过的各种世面比我多,脑子里关于这个联盟的知识也比我多。他并不是在某一次谈话中突然对我说了那些话的。
问:你从吉米身上学到的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
答:他教了我很多造犯规的技巧,我的罚球数和罚球命中率也因此有了增长。另外吉米真的教给了我很多关于如何在特定的情况下处理球的方法——他是个出色的家伙。这也是我一定要把这些讲给媒体听的原因,他们不太了解场下的吉米是什么样的人,只是看到了他在场上和接受采访时的样子。
问:你觉得媒体为什么会如此频繁地对吉米的言行做出误读呢?
答:我觉得是因为他这人比较直。他是一个非常坦诚的人,说话都是直切要害。有的时候媒体会把真性情报道成另外一副模样,吉米和别人交流只有一种方法,那就是摆明事实,而我尊重他的性格。这也是我能够走到今天的原因:坦诚相待,敢于交流。
问:你是六年级时才开始打篮球的,你和篮球具体是怎样结缘的?
答:那天我和我的表兄弟在一起。我们一同观看了科比的比赛,比赛时间大概是中午。当时我虽然是科比的球迷,但我一点篮球技术都不会。我的一个表哥坐在我附近,当时他好像正在准备参加一所篮球高中的试训。我们坐在那里聊天,他就说:“嘿兄弟,你也应该去加入篮球队啊。”我回答道:“好啊,这样一来我也有事情可做了。”我就是从那一刻起开始思考打篮球的问题的。我是个乡下孩子,那里可不比纽约之类的大城市,小孩子从小到大没有那么多的东西能玩。在那样的小镇子里,你除了家人之外甚至都见不到什么人。篮球让我有了新的兴趣爱好,我最终也爱上了这项运动。
问:你是一上手就显露出篮球天赋的那种类型吗?或者说你刚接触篮球时的水平怎么样?
答:我打得可烂了,真的特别烂。进攻我一点都不会,防守端倒是能凭着身板和运动能力抢几个篮板。
问:那你是怎么喜欢上篮球的啊?如果打得很差,那我想你一开始应该会比较沮丧才对吧。
答:其实吧,作为一个小孩子,你得等到很多年后才能发觉到你当时打得很差。所以在我六年级的时候,虽然我也知道自己打得不如别人那么好,但自我感觉其实还行。我投入了很大的热情,并且有着让自己变强的决心。每天我都会在我居住的街区附近做特定的练习。
时至今日,我仍然会做一些自己六年级起就一直坚持做的练习项目。这就像是你日常的营养补充,你需要每天都练才能保持状态。从那时到现在,我一直坚持着艰苦的训练,只不过现在增加了更多深层次的东西罢了。这也是篮球运动中我一直很喜欢的一个部分,你每一分耕耘都会有一分收获,新的提升来源于你自己的创造力和头脑。当我以前在大路上到处练习运球的时候,我就会去做一些连续性的动作,并自己模拟一些对抗中可能会用到的招式。
问:我知道你选择穿13号球衣是因为你妈妈当年也穿这个号码。她有跟你讲过她当年打球时候的故事吗?
答:她保存着一张照片,内容就是她和她所在球队的合影——我记得这应该是她的高中时期。有意思的是,我妈妈当时还是她班上最高的一个女生。在被热火选中之后,球队的公关人员问我要选什么号码,而我一开始其实是在24号和13号之间犯了难。因为我自小就是科比球迷,所以在小时候的球队里我一般都是选24号。但是当我进入NBA之后,选24还是13就成了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到最后我心想,如果人们问起我为什么选用这个号码的话,选择13号的原因会是一个更动人的故事——这样我就可以告诉大家,选13号是因为我妈妈在高中时就穿13号。另外这个号码与我的名字也挺有缘,当人们写出我的名字“Bam”的时候,会发现字母B刚好也可以拆成“13”。
问:你和你妈妈的亲情显然是很特殊的存在。你曾说过你在小时候觉得做妈妈都会特别忙,长大之后才留意到并不是每个人的妈妈都工作得这么辛苦。你是什么时候发现这一点的?
答:我是在刚上高中的时候发觉的。当我去朋友家做客的时候,我发现我们的房子和别人家的很不一样。我妈妈没有车,上班都是走着去的。而且我们住的是一间狭窄的拖车屋。我看到朋友们都是父母双全,而且他们家里都有车。
然后我发现,妈妈真的太累了。她每天早上六点就要起床,然后把我叫醒,为我做早饭,然后就出门上班。从这时算起,我直到晚上8点之后才能再见到她。从小到大,我很多时候都是一个人在拖车屋里度过的。我妈妈总是对我讲,理想追求和现实需求是有区别的。我很感谢她教会我这个道理,因为我现在也是这样对待我自己的人生的。我们不太想这样过,但我们有现实的需求。我大概也是就此才发现我们家比起朋友们的家庭是多么贫穷。不过我居直到高中才意识到这件事,在她的努力下,我一直都觉得那间我们居住的拖车屋不比任何气派的大房子差。
问:所以在去年休赛期提前续约之后,你就送了她一套房子。那一刻你心里是什么感觉?
答:首先,我们花了五天时间去给房子搞装修——比如添置家具、电视之类的东西,仅仅花了五天。我的装修团队、地产经纪人和经理人一同帮我完成了这项工作,我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做的,但他们只用五天就做好了。
由于我对妈妈说过要带她去新家吃生日晚宴,所以这期间我一直和她在一起。我当时是热汗直流坐立不安,紧张得要死,只能努力让自己自始至终保持平静。
我和我的地产经理是这样计划的:我们准备给妈妈看两套房子,但第二套才是用来送的,至于第一套,我们打算整得档次稍微低一点,这样她就不会要了。于是我们带她看了第一套房子,她果然不中意;然后我们再把她拉到真正准备好的那套房子去,她看完外观之后说:“这套我看着还挺喜欢的。”等她一进门,就看见我在里面挂上了一张以前那间拖车屋的照片,下面附了一句话:“人永远不该忘本,但也不该失去未来的方向。”她看到这张照片之后,就知道这套房子是送给她的,于是她彻底震惊了,过了好久才慢慢地恢复了常态,而我的心里也是感慨万千。我本以为我会是第一个哭出来的人,而实际上第一个哭的是我的那位经理人,因为他是我当年打AAU时期的教练,我12岁之后所经历的一切他都是亲眼见证的。
我没让妈妈看到我的哭相,我必须在跑出房门外之后才能哭,哭完了再回去,我可不能在上电视的时候哭啊。
问:从只能买“需要”的东西到能买“想要”的东西,这期间心理上是不是经历了一个调整的过程?
答:是的,因为我仍然有着以前那种节俭的心态,我也不想就此抛弃它。
问:不过我记得你还是给自己买了个全自动的T恤滚筒机?
答:没错没错(大笑),这大概是唯一一个我特别“想要”但不是很“需要”的东西了。这玩意对我挺有帮助,其实可以也算是我的必需品。因为我在晾干衣服之后要把短袖短裤叠好,但有的时候,当你看到那一大堆T恤衫摆在那里,心里就会想“要不还是明天再叠吧……”。所以我找来了这么个叠衣服用的东西。当时我的想法是,做家务应该多动脑筋,想办法节省一点时间和体力。
问:新合同是给你带来了压力还是释放了压力?
答:我不太想用“压力”这个词来形容它——压力是那种相当于一个无家可归的人要努力挣到自己的下一顿饭的东西——我愿称之为一种“责任”。我觉得我身上的东西算不上压力,而是要为你所得到的一切承担起责任来。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得到的越多,背负的期待就越大嘛。
问:既然讲到压力,据说你会为了冷静下来而让自己听有关雷雨天气的录音,这是真的吗?
答:是,我是从去年复赛时起开始这么做的。
问:这算是一种什么样的训练呢?
答:有点类似于冥想吧,我会把所有灯都关掉,自己坐在一片黑暗中,然后打开YouTube,走进雷雨的世界。你可以想象自己正在打比赛,而不用在现实中把比赛重新经历一遍……你能听懂吗?
问:类似于一个把思考形象化的过程?
答:也对。很多拳击手在比赛前都要在脑海中想象他们的技战术,设想如何将对手击倒,然后就能够找到最后的答案。
问:为什么会选择听雷雨天的声音呢?
答:因为小时候我住的是拖车屋,所以屋子里的空间很小,如果有人在外边大喊大叫,你会听得很清楚,感觉就像是他们紧贴着我家窗户发出了喊声一样。雷雨天的声音能抚慰我的内心,让我冷静下来。因为当你面临一场很关键的比赛(比如东区决赛,或者在任何一轮的季后赛中)时,你需要把自己封闭起来,全神贯注。每一场比赛、比赛中的每一刻乃至每一个回合都很重要,所以你的脑子一定要清醒。
问:你会如何选择收听哪一类的雷雨声呢?
答:听了一段时间之后,你登录YouTube时就能查看历史记录了。其实听哪一个音频不重要,因为种类很多,而且每一个都很长,有的甚至长达十几个小时。我一般听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就行了。
问:你这也够长的了!
答:有的时候我会直接听到睡着。
问: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四处行善的?
答:这么做也是因为我妈妈。当年妈妈虽然也不富裕,但她总是会努力帮助那些境遇比我们更加不幸的人。很多时候我们坐在家里看电视,而电视上会播一些比较感人的公益广告,就是那种自带催泪型的BGM、有着诸如“给孩子一口饭吃”之类台词的类型。看到那些广告后她总是会对我说,我们永远不知道有多少人比我们更加不幸,所以待人一定要有尊重之心,而如果对方真的比你更困难,那么起码要尽力伸出援手。
现在,当我下班回家或者去餐厅吃饭的时候,我有时就会为一些困难的同胞买份单。我甚至都不认识他们,他们也不认识我。或者,当我开车去某个消费场所时,我会招呼店家:“把我后面那个人的钱记在我账上,别提前告诉他。”又或者在圣诞节期间,我会选中几个来自迈阿密以及我老家的孩子,让他们写一份愿望清单,然后一一去替他们实现。我做这些事情都是发自内心的,并不是为了拿出去传扬。
我不希望人们像我小时候那样经历困难,我从来不希望有人经历这些事情。所以如果我也能像我妈妈一样让一个孩子在苦难中感受到幸福,他或许也会认识到自己可以努力成长,从而改变人生。或许他能成为一个橄榄球明星、一个篮球明星或是一位企业家、一位脑科医师……然后他或许也会想起我的善举,再把这些事情传承下去。这样以来,就慢慢形成一种多米诺骨牌式的效应了。
即便在我还是个穷孩子的时候,我为人处世的方式——或者说我的一言一行——就能够给人一个良好的印象,比如“虽然他一无所有,但他的心灵绝不贫瘠;他骨子里是个好人,以后一定能有出息的”。我也希望自己能让其他人有这样的感觉。我也从不认为我的人生到这里就算巅峰,我没有什么“就这样吧”或者“我的人生过成这样就足够了”之类的想法。我还要继续努力下去,我是从一个住着拖车屋的孩子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梦想完全可以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