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项目的种类有很多,不同运动类型的人群,其营养需求也是不一样的,你不能拿从事相扑运动人群的营养清单提供给备战奥运跳水项目的运动员参考。这样说就明白很多了。
(1)力量型运动项目
举重、投掷、短跑、划船、摔跤和武术等项目要求较大的力量和较好的神经-肌肉系统的协调性,并且要在短时间内产生爆发力。这类运动强度较大,缺氧严重,氧债大,以无氧供能为主。
我国建议力量型运动项目的运动员每日蛋白质推荐摄入量为2.0g/(kgbw),其中优质蛋白应占总蛋白摄入量的30%~50%,但不宜过高;同时,要适当增加支链氨基酸(亮氨酸、绷氨酸和异亮氨酸)的摄入。来自于蔬菜和水果类食物的碳水化合物应占总能量的15%~20%,以满足运动员对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钾、钠、钙和镁等矿物质的营养需要;同时,还应注意维持适当体重,预防运动性脱水等问题。
(2)耐力型运动项目
马拉松、滑雪、摩托车、长跑、竞走、长距离游泳和自行车等项目具有运动时间长、运动中无间歇,强度较小,耐力要求高,能量消耗较大,出汗量大等特点,是一种以有氧代谢为主的运动。
膳食首先要满足能量的需要,给运动员提供丰富的产能食物或血糖指数高的食物,推荐每日糖摄入量为8~1Og/(kgbw),碳水化合物供能可以增加到70%;要保证摄入丰富的蛋白质、铁、钙、维生素E、维生素C和维生素B6等,以保证血红蛋白和呼吸酶维待较高水平,避免发生缺铁性贫血,增强机体耐力,促进疲劳消除;适当增加食物脂肪的摄入,以缩小食物体积,减轻胃肠负担;还应供给一些富含蛋氨酸的食物,以促进肝脏中的脂肪代谢。脂肪供能应占总能量25%~30%;同时,应该特别注意适量补水,以运动饮料和菜汤等补充形式为好。
(3)灵敏技巧型运动项目
击剑、射击、体操、跳高、跳远、跳水、花样滑冰和乒乓球等项目要求较高的灵敏性、技巧性、协调性、反应性和快速适应性运动员神经活动紧张,动作多变,但能量消耗增加不大。为控制体重和体脂水平,体操、跳高和跳远等项目的运动员膳食要严格控制总能量的摄入,保证食物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在减体重期,蛋白质供能应占总能量的15%-20%;维生素、钙和磷等矿物质供给应当充足,但一定要注意减重的速度。
(4)团队型运动项目
篮球、足球、排球、橄榄球和冰球等项目要求集灵敏性、反应性、技巧和力蜇等多方面的素质为一体,运动强度较大,应变性强,运动持续的时间长,团队协作要求高,能量消耗较大,故应全面考虑营养素的供给,尤其要注意补充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在运动前、中和后期,注意及时补水和糖。
不同运动人群的营养需求虽说不同,但是其膳食指南和原则在大方向上是一致的
(1)运动员的膳食指南根据运动员训练和比赛情况下的生理代谢特点、营养需要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学者为运动员提出了简明扼要的膳食指南:①心食物多样,谷类为主,营养平衡;②食量和运动量平衡,保持适宜体重和体脂;③多吃蔬菜、水果、薯类、豆类及其制品;④每天喝牛奶或酸奶;⑤肉类食物要适量,多吃水产品;⑥注重早餐和必要的加餐;⑦重视补液和补糖;⑧在医学指导下,合理食用营养素补充品。
(2)合理膳食原则
1)食物要多样化膳食组成应包括:①谷薯类(如米、面、杂粮和薯);②乳及乳制品(确保发酵乳供给);②动物性食品(肉类、蛋类及水产品类);③豆类及豆制品(包括鲜豆浆);④新鲜蔬菜和水果;⑤菌藻和坚果类;⑥适量的纯热量食物,其中油脂以植物油为主。
2)保证营养素数量和质量的需要一般训练清况下,运动员膳食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应占总能量的55%~65%(耐力项目运动员可以适当增加到60%~70%);脂肪应占总能量的25%~30%(如耐力项目运动员脂肪供能可为35%);蛋白质则应占总能量的12%~15%(其中鱼、奶、蛋、肉类蛋白和大豆类蛋白来源的优质蛋白至少应占1/3以上)。
3)注意选择浓缩、体积小的食物运动前用餐应选择重量轻、能量密度高而且易消化吸收的食物。运动后可以适量增加蔬菜与水果的摄入,满足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需要。一般情况下,运动员食物的总重量不宜超过g/d。
4)合理饮食制度运动员进食的时间和餐次应有规律,定时进餐可使大脑皮层兴奋性有规律性提高,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与利用。运动员三餐分配比应符合运动训练或比赛的需要,建议的分配比是早餐25%、中餐35%~40%、晚餐不超过30%。如果训练中需要加餐(仅占5%~10%),应注意添加营养全面、能量密度高的食物,并切忌暴饮暴食。进食时间应该与训练或比赛时间相适应,运动后不宜立即进食,需要休息40分钟后再进食。
(3)运动员膳食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供给我国运动营养学家推荐的运动员膳食维生素和矿物质适宜摄入量见↓表
(4)营养素补充剂的合理使用基于运动员的生理改变和营养需要的特点,为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可以针对不同的运动项目有选择性地使用一些营养素补充剂或制剂。
运动员常见的营养补充剂主要包括:(1)必需营养素:①蛋白质类,乳清蛋白包括β乳球蛋白、α-乳白蛋白、免疫球蛋白、乳铁蛋白等;②氨基酸类,如支链氨基酸、精氨酸、鸟氨酸、赖氨酸以及牛磺酸等;③维生素类,如维生素B12、维生素C、维生素A、维生素E和胆碱等;④矿物质类,如钙、钾、镁、铁、铭、硐及磷酸盐等。
(2)必需营养素的中间代谢物:如亮氨酸的代谢产物β-羟基-β-甲基丁酸盐等。
(3)条件性必需营养素:如谷氨酰胺、肌酸、左旋肉碱和铬元素等。
(4)天然植物化学物及其提取物或混合营养液:如人参、小麦胚芽油、中草药补液、食疗营养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