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化身“飞盘侠”,新手玩家怎样才能快速上手呢?为此,我们特意采访了“盘龄”长达16年的职业教练张坤,请他传授一些飞盘入门“秘笈”。
全文字,阅读约需16分钟
新京报记者赵雪王继松编辑韩双明
飞盘,这项“来势汹汹”的新潮运动,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03:58▲新京报体育新闻部出品
仿佛一夜之间,飞盘突然爆红,这项新潮运动丰富了年轻人的健身选择,也改变着他们的生活方式。
今年年初,某社交APP发布的《年十大生活趋势》显示,去年一年,飞盘相关内容的发布量同比增长了6倍。如今,在该平台,“飞盘”这一词条下的笔记多达六万余条。
小小圆盘究竟有什么魅力?带着这样的疑问,新京报记者采访了多位京城飞盘玩家,从他们的“触盘”经历里找出答案。
飞盘这项运动门槛不高,从两个人到20个人都可以玩,对场地和器材的需求也没有那么苛刻,在社区的小广场、花丛边,甚至小路上都能玩起来,同时,它还具有极强的趣味性和社交性。在当前加强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飞盘不失为一项居家锻炼、放松的上佳选择。
但不得不说,飞盘运动虽然看起来也比较轻松,但简单的投掷、追接动作中,也大有玄机。
那么,想要化身“飞盘侠”,新手玩家怎样才能快速上手呢?为此,我们特意采访了“盘龄”长达16年的职业教练张坤,请他传授一些飞盘入门“秘笈”。
07:14▲新京报体育新闻部出品
━━━━━
飞盘起源与馅饼有关,现在已衍生出十几种玩法
在中国,主要被推广的飞盘玩法有极限飞盘、掷准飞盘和躲避飞盘。其中,极限飞盘又被称为团队飞盘,因其不受场地、人数限制,是当下年轻人参与最多的一种。
飞盘运动突然走红,深受都市青年追捧。这一融合了橄榄球、足球和篮球等运动特点的健身游戏,已经成为继滑雪、露营后的又一都市潮流运动。事实上,飞盘运动不仅确实与狗相关,在它的起源和发展中还有许多趣事,例如:早期的飞盘雏形来自馅饼包装。
运动起源
▲早期参加飞盘活动的年轻人。飞盘文化供图
飞盘运动起源于美国。19世纪,美国面包师WilliamRussellFrisbie创办了FrisbiePieCompany馅饼公司。有些学生玩耍时会将FrisbiePie的碟状金属包装盒抛向空中,并使其旋转,它就可以在空中平稳飞行。由于这些包装盒是金属的,为了避免受伤,抛的人会大叫一声“Frisbie!”以提醒准备接的人。慢慢地,这种活动变成了一种运动,被命名为“Frisbie”。年,美国人弗瑞德·莫瑞森制作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塑料飞盘。随后,这种塑料飞盘在欧美开始流行。
项目分类
年,设计师EdHeadrick设计了第一块职业飞盘。随着飞盘运动的发展,目前已衍生出十几种玩法,包括极限飞盘、掷准飞盘、躲避飞盘、沙滩飞盘、狗飞盘、勇气飞盘、回收飞盘、掷远飞盘、飞盘越野、双飞盘、花式飞盘等。在中国,主要被推广的是极限飞盘、掷准飞盘和躲避飞盘。其中,极限飞盘又被称为团队飞盘,因其不受场地、人数限制,是当下年轻人参与最多的一种。
竞赛规则
不同类型的飞盘有不同的玩法规则。
极限飞盘:比赛由两支队伍进行对抗,每一方防守一个得分区,每队有7名场上队员。比赛中,持盘人不可以持盘移动,但可以将飞盘传给任何方向上的队友。飞盘落地或被对手截断将立即攻防转换,即对方可以拿起飞盘向对面得分区进攻。如果一名己方队员在对方防守的得分区成功接住飞盘,则得1分。比赛时间为分钟,目标分通常是15分。
▲参赛选手在掷准飞盘比赛中。飞盘文化供图
掷准飞盘:用最少的飞盘投掷次数完成掷准场地上所有目标筐(洞)。每一洞的比赛,从开盘区开始,到目标框所在处结束。选手开盘投掷后,后续的每次投掷从上次投掷形成的投掷点开始。选手完成一个洞,便去下一个洞的开盘区继续投掷,直到完成所有的洞。
躲避飞盘:是一项在规定场地内最大化打掉对方选手的对抗性运动。每队须有13名选手上场。只能使用飞盘打击对方选手的身体,若身体的任何部位被飞盘碰到,则淘汰出局,外场选手击中内场选手获得相应的复活权。在规定的时间内,内场所剩选手人数多的一方获胜。
场地介绍
不同类型的飞盘项目对比赛场地有不同的要求。
极限飞盘比赛通常在一块米长、37米宽的草地上进行,每边各有一个37米宽、18米长的得分区。
▲飞盘文化供图
掷准飞盘场地通常设在具有各种不同地势的林区,对飞盘的飞行形成自然障碍。选手不可以用任何方法改变场地,以降低某个洞的难度。除规则中另行规定外,选手须在保持场地原貌的前提下比赛。
▲飞盘文化供图
▲躲避场地平面图。飞盘文化供图
躲避飞盘地面可以是天然草地、人造草地、木地板、塑胶地、平整土地等。场地分为内场、外场。内场长18米、宽9米,与排球场大小相同,画有实线。实线外为外场,外场没有边界限制。
主要赛事
世界飞盘联合会(WFDF)每4年会举办一次世界飞盘锦标赛及世界俱乐部飞盘锦标赛,每两年举办一次世界青年飞盘锦标赛、飞盘全能赛等赛事。同时,团队飞盘比赛项目从年起就是世界运动会最受欢迎的比赛项目之一。在国内,年起,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将飞盘赛事列入每年的办赛计划,包括全国飞盘锦标赛、全国青少年飞盘锦标赛、城市飞盘锦标赛等。各地方俱乐部、协会也会不定期举办俱乐部之间的交流赛。
官方机构
年世界上第一个飞盘组织——国际飞盘协会成立。经过发展,被国际奥委会承认的世界飞盘联合会,现有个成员协会。年,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成立了全国飞盘推广委员会。目前,全国飞盘运动推广委员会主要负责与世界飞盘联合会、亚洲大洋洲飞盘联合会进行相关飞盘事务的对接。DC飞盘文化是全国飞盘运动推广委员会的运营单位。
国内开展
▲中国飞盘队出战国际比赛。飞盘文化供图
中国飞盘运动从年前后起步,由一些外籍玩家引入。年7月23日,WFDF年亚洲大洋洲飞盘锦标赛在上海卢湾体育中心举行,这是中国举办的世界飞盘联合会旗下级别最高的赛事,中国飞盘国家队初登战场。根据全国飞盘运动推广委员会数据,年我国参与飞盘运动的玩家大约有50万人。世界飞盘联合会也在积极推进飞盘进入奥运会,这一新兴项目或将在年洛杉矶奥运会上亮相。
━━━━━
专业教练张坤:深耕十几年,成为飞盘“大神”
▲张坤展示飞盘技术。新京报记者郭延冰摄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北京飞盘运动主理人张坤格外忙碌。越来越多的人报名参加飞盘活动,每次两小时的飞盘局,张坤一天要组织三四场。
当前爱好者们对飞盘的热度前所未有,作为十几年的飞盘玩家,这样的局面就连张坤也没想到。尽管参加飞盘活动的人数在增加,但张坤没有盲目乐观,他依然在探索飞盘运动发展的更多空间和机会。
刚开始对朋友介绍没在意
飞盘起源于美国民间,早期流行于美国高校,直到年,在一场职棒大联盟比赛中,因一只惠比特犬的“闯入”,和主人完成一系列接飞盘游戏,飞盘这项运动才走进大众视野。
在年前后,飞盘由外籍人士带入中国。年,张坤还在读大学,除了学习和打篮球,他并没有其他活动,这样的校园生活多少有些无聊。
第一次听说飞盘运动,是一位苏格兰朋友介绍的。这位朋友说,他们一群人在玩飞盘,建议张坤也去玩一下。张坤当时完全没有在意朋友的建议,更没有去了解或学习的想法。
彼时,相比互联网、电子商务等对年轻人的吸引力,飞盘在国内连“小众运动”都谈不上,张坤身边的同学几乎没有玩飞盘的。整个大学期间,张坤并没有和飞盘结缘,但那位苏格兰朋友的建议,为他日后真正接触飞盘、甚至辞去工作专职从事飞盘活动埋下了伏笔。
任何一项事物,从想要接触到产生浓厚兴趣,都需要特定的环境和动机。对于这一点,张坤深有感触。
大学毕业后,张坤回到北京,在一家国企从事计算机相关工作。这期间,很多同学到国外深造,加之与同事兴趣爱好不同、缺乏共同语言,张坤想通过运动丰富一下业余生活。
无意之中,张坤想起了当初苏格兰朋友说过的飞盘,他马上联系对方,并收到一个北京地区飞盘社群注册网址。通过这个网址,张坤约了第一次体验活动。
俱乐部人数翻了几番
那天,加拿大人KenSu冒着寒风在场馆门口等了张坤很长时间,这让他非常感动。华裔教练Jason也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次体验很成功。从此之后,张坤逐渐开始参加飞盘社群活动。
在北京飞盘圈,不少玩家称张坤为“教父”。无论是出于尊重还是朋友间的调侃,不少人认为,这个称呼的背后有很多故事。但在张坤看来,除了自己玩飞盘比较早之外,更重要的是他留下来了。
选择留下来,也是因为KenSu“组建中国玩家俱乐部”的提议得到了张坤的认可。在张坤看来,飞盘作为一个团体项目,如果没有团队就只能跟着别人玩,而与外国人组队和与朋友一块玩有不一样的感觉。正是如此,张坤和KenSu成立了一个完全由中国玩家组成的俱乐部“BeijingBang”。
张坤在飞盘圈彻底扎根的关键节点是年。那年,他全职投身飞盘行业。当时,张坤依然有些迷茫,飞盘项目肯定要继续做,但以什么样的方式去做,这是个问题。
尽管每周有几场固定的教学,但张坤对通过飞盘谋生没有多大信心。选择飞盘,不是当时已经预见到飞盘有多大的市场或者有一天会火起来,更像是离开工作的“借口”。
张坤怎么也没有想到,从年下半年开始,玩飞盘的人逐渐多起来了,他们俱乐部人数比之前翻了一番,到今年3月份,俱乐部人数则翻了几番。
今年“五一”期间,张坤的伙伴俱乐部每天都安排一两场活动。5月2日,他们组织了一场4个小时的飞盘活动,租用了两块场地,在限流50%的情况下,有近百人参加。
与张坤年辞职做飞盘时相比,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入局,运动领域正在刮起一股飞盘风。张坤分析过,他说,这股风的背后是曾经那些玩家的坚持,器材、装备厂商的继续深耕。如果没有他们,飞盘或许不会有现在这样的发展势头。
再回头看当初的决定时,张坤说,这个选择不一定是对的,但自己一定会感谢那个决定的。
探索飞盘发展的更多可能
飞盘越来越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