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首先恭喜中国女足。赢日本非常不容易,此前面对日本仅在亚洲杯这个赛场已经3连败了。决赛反胜韩国,荡气回肠。
水庆霞,有点让我想到-年的郎平。那个时候郎平指导回来接手低潮期的中国女排,带队有了一定反弹。拿到了两个世界亚军,然后又低潮了。
那个时候我看中国女排特别心疼,因为我们最好的队员,赖亚文、孙玥等,面对古巴、俄罗斯等,真心是打不过。
真心苦苦支撑。
但郎平的强在于,中国女排的比赛面貌大为好转。后来中国女排英才辈出,与陈忠和、郎平等互相成就,那是后话了。
郎平是女排的功勋名宿,水庆霞是女足的功勋名宿,她们都是女性。
不能说女队只有女的才能带好,中国女足的辉煌是马元安创造的,日本女足的奇迹是佐佐木则夫缔造的。
但低潮期的时候,我觉得女人比男人会处理得更好。
因为和我说女人更懂女人,我理解我相信。
而且我也不觉得,执教过中国女足的如贾秀全、张海涛(雅典奥运会中国女足8比0输给德国)、郝伟等,在男足领域就是什么好教练。
所以我很支持,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中国女足就不要用什么男教练了,反正也没什么好的人选。
二
竞技体育本质就是非常功利的。这是其游戏规则,在规则范围内,能赢最重要。这点我没有意见。
所以要重奖女足,我举双手双脚赞成。
同样,既然来玩这个游戏,就要付出代价。
所以痛骂男足,各种讽刺,我没有意见。
足球不是一项穿着礼服戴着礼帽观看的贵族运动,本来就是极度粗野和庶民的。但足球回报高,吃这碗饭,就要做出这个被骂的心理准备,就是要付出代价。娱乐明星同理。
但是,痛骂归痛骂,赞扬归赞扬,重奖归重奖。
很多人开始一本正经讲道理的时候,能不能稍微少一点反智。
也就是说,这次中国女足的阶段性成功(还仅仅是亚洲比赛),中国男足的惯常性溃败,是不是就证明了中国男足品格低下,都是坏人造成的呢?
我觉得不是。
甚至不要忘记,中国足球史上正式国际比赛两次最大惨败,都是女足输的。
三
我们就看一些基本事实。
东京奥运会,中国男子足球篮球排球全部没有进入奥运会。证明了什么?
足球以外。
中国男排最后一次夺得亚洲冠军是年,最后一次参加世界大赛是年北京奥运会的东道主身份,年代以后,和世界强队对垒,就是被摩擦的状态,即使在亚洲,现在和伊朗、日本都有差距。
中国男篮和三次世界大赛8强相比,下滑非常明显。已经到了要为冲出亚洲而战的地步。
男子棒球,基本不值一提(不提某省队)。
男子手球,从未获得过亚洲冠军,最好成绩两银两铜,就知道是什么水平了。
男子冰球,在世界范围不值一提……最后一次夺得亚冬会冠军是年。
……
这些是集体运动,那么男子网球呢?我们可有过值得一提的人物(除了华裔张德培外)?
然后到赛车、到男子单人花样滑冰、到职业拳击等等。
所以,如果结论就是中国女足精神牛逼,男足精神辣鸡,那么为什么从足球到网球,所有的男性热门强商业项目我们都那么不行?
有没有一个牛的?有没有?
整个中国体育史,一定去找,也就只有姚明、刘翔、丁俊晖、苏炳添等寥寥几人。达到过那种在商业体育领域比较成功的地位。其中苏炳添、姚明还没有说在该领域达到大神级位置,仅仅因为他们来自东亚,他们突破了自己的人种限制。
所以那么多女性项目领导、指导那么牛逼,为什么他们和她们就没法让中国男性热门项目起来?
蔡振华、袁伟明都分管过足球。现在的足协主席陈戌源,原来是上海港务集团的董事长。是世界级大企业的最高领导,人家是标准领导过大国重器的。
所以问题是他们能力、见识和精神层次的问题吗?
所以问题的答案,是不是就是only中国男性不行。什么事到了男性就不行?
这个答案当然可以作为一种推论结果。
但真的理性客观吗?
我的答案是:
我国对女子项目的投入是世界顶级的,足以磨平和先进体育国家的差距乃至有更好的水平。而对男子项目的投入尽管同样巨大,却不足以扭转先天的三大差距。这三大差距是,职业体育、体育文化和人种。其中,人种差距客观在那里,体育文化决定上限,职业体育决定下限。这里不是一个纯粹的思想道德问题。
四
这里稍微补充一点。有人也许会问,棒球、冰球、橄榄球都是欧美的强项,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觉得唯欧美论。
明确说我没有这样认为。我从来没有觉得从纯粹的运动来说,美式橄榄球比乒乓球高贵。
因为这压根是不同的项目。
我很欣赏一些国家自娱自乐,其他国家不玩就我玩,我玩得很开心。
别国有时候觉得很神秘还过来看看学学。
比如印度的板球、日本的相扑什么。乃至中国的麻将,象棋等。
在乎的是你,是所有觉得中国女足牛逼,所以中国男足也应该牛逼的人。
如果你觉得,我们只要女队牛逼,男足、男篮、男子网球、赛车啥都无所谓的了,这个心态没毛病。
关键是,你自己总是在乎赢,而且很在意在别人强的项目赢。
这就好像一个孩子,从县里来,从小学习努力,数学好。这是不够的,中考进了市里的重点中学以后,英语也得努力补上去,体育也得好,
其实就是这种心态。
这心态对不对?不能说错。上进是好事,但不能无视客观规律啊。
女足和男足就是两个差别巨大的项目。
就以这次战胜的韩国女足来说,大家都觉得韩国足球好厉害的。
对不起,那是韩国男足。
韩国女足是个什么水平呢?
从未获得过亚洲杯冠军,从未获得过亚运会冠军,从未获得过奥运会的入场券,8次冲击世界杯只有三次获得入场券。
在亚洲的历史总成绩还落后于中国台北和泰国。
只是因为亚洲女足发展过于落后,勉强韩国还能算一个凑数的强队,标准二流。
所以,女足和男足是差别非常大的两个领域,成绩关联度有一点,但非常稀薄。
但现在世界明显的趋势就是,女足强,不一定代表男足强,男足强,则容易带动女足强。
五
回到正题。
中国女足从来不是没人管的,也从来不是单纯贫穷。
年代,中国女足年工资几百块,男足已经因为甲A联赛有几十万年薪。大家都觉得女足很苦。
但问题在于,男足的工资不是国家发的,是市场给的。女足的工资是国家发的。那个时候,东北那么多下岗工人,有些女工人都穷得被迫要从事特殊职业。
女足有固定工资衣食无忧已经很好了。否则凭什么给你发工资不去帮助下岗工人呢?
现在的中国女足,投入就是世界前列。她们和自己的同行相比,一点都不穷。
所以,中国女足和中国其他所有的女子球类国字号类似,从来都是有人管的。而且她们很幸运在于,不光有体制管,也有市场给她们更高的投入。
因为她们是幸运的,她们从事的是足球,一项男性商业化程度最高影响力最大的运动。
中国足协每年有很高的收入,多的时候一年7-8个亿,能分给女足的费用肯定高于女子手球、垒球、曲棍球等获得的收入。
所以,我支持重奖女足,女足未来遇到成绩风波我也不会骂,我看过东京奥运会对巴西的0-5和对荷兰的2-8,我知道实力差距有多大。就如同年郎平离开的时候多少也有点失意,但大家都知道那批队员真尽力了。
但我希望大家要知道,女足想要物质条件好,前提是中国足协有钱,中国足协有钱,前提是中国男足,特别是联赛还有人看。
如果中国男足职业化消失,退回到体工大队状态,那么很好,中国女足就和中国女曲女垒一样过日子好了。
六
中国女性体育人有没有在道德或者精神层面高于中国男性体育人的地方?
我觉得一定有。
就一点。中国男人对烈酒,比如白酒的爱好太强烈。中国体育圈子盛行的酒文化,男性在克服这方面大概率比女性差。
据说,前国足明星高峰,踢业余足球的时候,还不忘把啤酒当水喝。
另外,普遍文化差,而男性运动员如果有点钱的话,经常被卷入一些社会负面新闻。
对,男性就是比女性更容易卷入一些打架之类的事,这是和他们身体结构造成的。
比如前段时间,微博有一个(前)山东鲁能青年队球员酒吧打人事件,相当恶劣。
所以,尽管大家都崇拜世界冠军,崇拜体育明星,都很少有人想上体校,中产阶级的父母,很不乐意自己的孩子和体校生谈恋爱。
里面有根深蒂固的歧视,但也是一种经验之谈。
但我还是那个问题,这些是不是中国男足独有的?其他运动项目的男性就没有?
如果是的话,我举双手双脚赞成取缔中国男子足球项目,道德败坏,专出坏人。
如果只是因为成绩是唯一的话,那么我反问一句,很多人不是看不起打游戏的吗?
但中国电子竞技拿了很多世界冠军,从星际争霸,到lol,不光比中国各种男子项目拿的多,比女子项目拿的也多。
那为什么不去学习电竞精神呢?
所以,这里的逻辑悖论在于,你是完全基于功利角度来看这件事,根本没有思考过这些运动项目的整个流程出了什么问题。
结果就是输赢一时论。输赢论很公平,没什么。
菜是原罪,但不要又去讲吸取了什么教训,尊重什么客观规律。
我没看到太多客观规律。
七
或者我们再换一个角度。中国男足可以从中国女足学习什么?
学习用功勋球员做教练。
中国男足的主教练李铁,球员时代的成就基本就算是中国男足球员的天花板了,他参与的国足世界杯出线了,他在英超踢了一年主力等等。
结果呢?
学习拼搏精神,敢于亮剑。
国足十二强赛第一场就大举进攻,被澳大利亚直接打了3比0。
里皮时代的绝唱,亚洲杯八强赛,大举进攻,被伊朗打了3比0。
李铁后来吸取了一点教训,知道要收着踢,先守住,踢慢一点,合理分配体能,让那些体能很差,但爆发力不错的归化球员(比如洛国富,看看他现在有多胖),替补登场。
这才有了险胜越南、逼平阿曼和澳洲的一些勉强可以接受的结果。
其他能学习的就更加不知道怎么回事了。
学习女足没有真正的职业联赛吗?
学习女足领导吗?请问女足有一个女足协会领导吗?
那么多热热闹闹的观点里。
只有两项我觉得比较可取。
一是多让球员去欧洲踢球,虚心学习。
二是在一个大赛阶段,信任教练,不要随随便便莫名其妙踢了一半就换帅。水庆霞的国家队这次亚洲杯也是越踢越好,小组赛也不是那么理想。
所以我看到那么多,学习女足,学习尊重客观规律的表达。
我不知道这个客观规律指的是什么?
如果就是努力拼搏,那么恭喜,我们又绕回老路去了。
八
世界足坛发展到今天,在强队范畴里,已经没有什么努力拼搏这样的理念了。
合理的分配体能,让自己能逼抢90分钟,合理的保持站位,让阵型不要瓦解,才是所有欧洲强队对球员的最大要求。
瓜迪奥拉、西蒙尼、克洛普等人不关心拼搏这个概念,他们关心的是体能教练的报告。那个是科学的。
球员在场上能冲刺几次,能跑多少公里,不是球员的精神决定的,是肌肉记忆决定的。冲得太狠把自己拉伤了,让自己的技术动作变形了,那是全队的罪人。
欧美男足运动员纹身、染发、泡吧、泡夜店,沉迷游戏、换女朋友如换衣……
男人不好的习惯他们都有,唯一的区别在于他们已经通过几十年的职业训练形成了更好的肌肉记忆,他们的思想可能是腐朽的,但他们的肌肉是先进的。
不光男足如此,橄榄球、篮球等强商业运动都如此。
中国男足的根本问题,就是菜。
从骨子里开始的菜。从少年时代接受训练的那套体系的菜,到职业时代,他和国外乃至日韩同龄人相比,踢的比赛更少,接受的训练更不专业,见的世面也更少,这些全部决定了他们的菜。
这还不说中国只有几千个注册球员,越南据说有5万,日本据说有万。
这不菜还有天理吗?
九
在整个大热潮中,我觉得最反智的一种观点,就是女足的胜利体现了女性的解放。
真是哭笑不得。
从小到大,各个年龄段的同学里,女生踢足球的很少,打篮球的最多,打羽毛球的次之,然后就是打排球、乒乓球什么。到成年以后,女性大部分热衷健身、潜水等。球类运动最流行的是高尔夫和网球……
这些和女性是否被压迫?是否被规训有一毛钱关系吗?
她们不去踢足球是因为有人阻止她们踢吗?是因为有人基于男女不平等压着她们不让她们踢吗?
我不知道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自己到底踢过足球没有。
你们找一个大学正规足球场去跑一下。然后问问自己,这个运动有趣吗?如果相比于篮球、羽毛球等等?
我大学时候巴不得有女生一起来踢踢球,没有。倒是男生下了晚自习经常陪女生去打打篮球。打篮球的人都知道,女生有女生的投篮方式,挺准的。她们玩地挺开心。
答案是,中国女生很少踢足球,是因为相比于很多运动,足球没有那么适合女性,踢足球带给女性的心理回报与愉悦感大大低于篮球、排球、网球之类。
足球是粗野的,足球是非常劳累的,一个女生要用很久的训练,才能做到完成几次正规足球场的折返跑,才能把那个足球踢远踢高,才能完成一些基本的技术动作……
因为有些运动,一开始就是为男性设计的。就和战争中的各种武器一样,都是为一群男性干掉另一群男性设计的。
比如坦克就是。女性开坦克是什么感受?我不知道。反正我没开过。但我看过一些回忆录,开坦克是非常非常辛苦的。
所以,我是一个喜欢运动人,如果我有女儿的话,她告诉我她想踢足球,如果她真的非常喜欢,我一定会支持她,出钱、找关系,让她接触到不错的训练和比赛。但如果她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运动,我肯定不会推荐她去踢足球。
因为我知道,足球对女生来说是一项非常苦的运动,然后苦了半天,所得到的心理上的满足感低于她的付出。
我是她的父亲,我爱她,我为什么要让自己的女儿吃这个苦?
如果我因为自己踢球自己是球迷,就逼自己的女儿去踢球,这难道不是父权压迫?
所以,很多人不觉得自己的逻辑很奇葩吗。
今天,一群中国姑娘,赢了一群日本姑娘和韩国姑娘就代表了女性的胜利,因为竞技体育是功利的,OK。
那明天,如果生孩子代表最大的功利,那么比谁更能生孩子,算不算代表女性的胜利?
中国男性的很多运动项目成绩都可以碾压印度,是不是代表中国男性比印度男性好五倍?
所以,中国足球之于女性来说到底是什么?
明确说,中国足球和很多中国竞技体育项目一样,对于女性最大的意义是让很多贫穷的女性获得了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她们因为擅长这项运动有了稳定的工资,有了更高的可能性,可以成为公务员乃至领导干部,还有可能站在亚洲之巅乃至看到更大的世界。
和张桂梅的学校,和很多纺织女工的工厂,和各种老板娘在开店之前苦干的那个地方是一样的。
如果要从女性主义,女性解放来看,这是其最大的价值。
而不是因为在场上赢了一群外国女孩。
如果这么说,中国女足当然伟大。
子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