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是每个孩子的权力,也是他们必经的征程,或平坦、或崎岖,有悲欢,有离合。
写这个话题,是因为现在太多的家长都在拔苗助长,昨天在画室,有个3岁小朋友的家长送小孩子来学画画,小朋友有点发烧,情绪比平时低迷,一直抱着妈妈,我看到这一幕太心疼了,劝家长把小朋友带回去了。
我写这篇文的目的是:请家长,放过孩子吧。
五一小长假来了,又回到老家,见识以前各式各样的朋友、同学,聊得最多的无非是现在是做什么工作,混得怎么样。
其中最让人心疼的是一个同学,以全校第二名考取的柳州地高,当时全柳州最好的高中。老师们在教育学弟学妹时经常以他为榜样,说他以后肯定是清华北大的料。但是让人意外的,到了高二开始,成绩严重下滑,抽烟、喝酒、谈女朋友样样都会。
小时候他是很乖巧的一个孩子懂事、礼貌、贴心,见到长辈都会问好,去街上买包子知道妹妹喜欢吃都全让给妹妹。小时候他爸爸对他的管教是很严厉的,不许他和村子里的小孩子玩,说他们太脏没礼貌会带坏他的,不许他看电视,动画片都不可以,记得小时候我们追《灌篮高手》《足球小子》他都偷偷的到别人家去看,明明他们家有电视,而且还是彩电,那时全村只有5台彩电。
这样的经历,大家可以想象他现在过得也不好,高中读了5年,考了个专科。
相反那些混得不错的,大部分都是学习成绩还行,但是并不是从小优秀,大部分都是那种家长认为不听话的孩子,爱折腾自己喜欢的东西的,无论是设计师,还是程序员,还是其它职业,都是沉醉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听劝,非常的执着。
小时候我和小伙伴等大多数孩子的确都是在玩中度过,刚上学的时候,天天下课就去玩弹珠满学校跑,放学爬树掏鸟窝,为此没少挨揍。上小学五年级开始,每到放学时间都会约上两三个关系最好的小伙伴一起去街机厅转一转,有钱就玩两把,没钱就看别人玩。
我有个小伙伴,皮着实厚,每次都被老爸从街机厅里捉回来,打一顿。但是屡教不改,家长和老师都放弃他了说,没救了,不是读书的料,回去种田吧。
他们不知道小孩子的天性就是好玩,好奇所有新事物,怎么可能简单地就接受驯化。
高中要到县城去读离家更远了,那时好像年,刚好网吧兴起,那时候他几乎每个周末、放假都去网吧玩游戏,一玩就是一整天,玩到吐。
那时他就对游戏的程序很感兴趣,老是说,为什么别人能设计出这么嗨的游戏,那里他打CS最厉害,基本没人是他的对手。
因为我们的高中是封闭式管理的,只有周末能出来,他整个高中是没有谈过恋爱,一有时间就想着出来泡吧玩游戏。
最让人狗血的是他竟然考上了武汉大学计算机系,理由是他要看看游戏是怎么设计出来的,狗血吧。
到了大学的时候,因为彻底脱离了家长的掌控,同班同学好多才开始迷上玩游戏,或者去玩其它什么的,他刚好相反,因为这些他早就玩腻了,有时候和他们玩上一把,都是虐菜一样,没有成就感,觉得游戏无聊,而且他觉得都上大学了,还天天玩这些,有什么意思?甚至觉得天天玩这个有点幼稚。
他那时候已经开始学编程,上编程论坛,看下那些牛人都在干什么,以前不觉得他自己这个状态有什么不一样,但是现在回想起来,刚刚上大一,就扎进自己专业里,真的和大部分人不同。
他们玩的,他早就玩腻了,而他开始学的,大部分同学都没心思在里面,毕竟好多同学都是刚刚获得真正的自由,没有人管他们的生活节奏,没有人管他们的学习成绩,更加没有人限制他们玩游戏的时间,除了晚上11点30要关灯之外。
他的舍友,后来上了大学没人管了,就开始报复性玩游戏,觉得睡觉都是在浪费时间,除了学习就是打游戏,睡觉就睡四五个小时,疯狂打而且不知疲倦,就是关灯了,断网了,都要玩单机游戏,而他在搞编程,他同学玩到有时候1点多睡,他经常是2-3点睡,因为实在觉得搞这些太有意思了。
补偿心理机制一个未成年人,年纪越小,自律性越差,天性是玩,如果过早被压制玩,我想到成年后,多数都会报复性玩回来。
他是从小玩够够的,所以不需要报复性去玩游戏,玩腻了,反而长大了,觉得应该玩点更高难度的,例如自己的专业领域。
说到报复性,有个网友因家里比较穷,初高中爱美的时候合理的购买欲被限制,导致后来自己有点积蓄之后就报复性消费了。买衣服有多疯狂呢,工作开始的5年间,闲鱼挂出了件几乎都是全新带吊牌的,衣柜还有件全新带吊牌的衣物,里面有2/3都是连衣裙,这还不包括自己平时穿的。她用自己的方式在补偿她童年受到的心理伤害。
我们现在的教育很多人认为,小孩子学东西快,其实这个是一种错觉,如果同样一件事一个知识点,一个成年人真的认真学,肯定比小孩子学得快的。因为成年人的大脑的逻辑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都肯定比小孩要成熟的,只不过因为小孩子脑子里的事情少,干扰项少,所以专注力占优势而已。
我们的教育里有太多的培训,占用孩子太多玩乐的时间。比如:奥林匹克竞赛得奖的孩子最后也没有几个在这个领域坚持下去,因为为了这个奖他们早已熬干自己,他们的心灵已经疲惫,这叫摧残式的教育和掠夺式的启发,幼儿园就小学化,小学就中学化,中学就大学化。
浙大基本上决定不再招奥赛冠军了,他们发现这些孩子,进了浙大以后,没有一个喜欢这个专业的,因为长期紧张的学习培训把心情都搞败了,口味搞没了,把他们对这个学科的热爱是兴趣搞丢了。
中国孩子是世界上弹钢琴最多的国家,钢琴大国,结果听钢琴音乐会,去的观众是最少的国家。
拔苗不助长,催肥的猪都是不好吃的,没必要把小孩子像小大人一样培养。
现在所谓的重点中学,最好的中学的这种苦读,他们进了大学,大多数是真不想读了。现在的孩子眼睛又搞近视了,连体育锻炼都出现了猝死,这是人一生的幸福吗?
人生实验室是一个万米赛跑,你要想前,0名,把吃奶的力全用完使劲跑,那他后面米是跑不了的。
如果能尊重一下孩子成长的身体和心理规律,他们毕竟还小,他们要长身体,晚上睡眠要够,男孩要贪玩,如果能按这个自然规律,那么他前3千米跑是跑得比较慢,比较懒散,但是一旦到了18岁进了大学,他真明白了以后,他读起书来的动力特别强。
外国孩子恰是如此,到了18岁说以前我玩够了,我小的时候贪玩,他们天天玩,上学就抱个橄榄球,篮球,他们是快乐的。
中国的孩子前18岁,好多的重点中学,晚上补课补到10,11点,早上6点孩子就要起床了,真的想想孩子的身体,谁受得了。这就相当于挖土都挖到石头了,还在挖。这样摧残式的培养,对我们这个民族有什么益处!!?
我们的童年我和好多人聊过童年,我觉得自己的童年是很快乐的,想玩的,都玩了,没有心理压力,没有童年阴影事件,性格培养出来很乐观,对事情看法都是正面积极的。
反而一些从小成绩很好的人,童年不一定快乐,当然我不是说成绩好就一定不快乐,而是被过度管制的人一定会不快乐。就如我上面说的那个男生,他从小就被老爸过度限制,认为村里的孩子都是带坏他的,所以他童年没有一个至交,才到高中就开始疯狂式的报复。
成年后的我们,对工作可以极度专注,因为什么年龄,应该做什么事,我们这个年龄,本来就应该在事业上专注,在事业上投入百分百精力,理所当然,而不是像某些被过度开发的人,觉得应该躺平面对人生。
顺向成长,
10岁,应该去玩,创造美好的童年回忆。
20岁,应该去成长,知道自己要追求什么,并且大胆去行动。
30岁,应该去发挥自己沉淀的价值,去看看一线市场而不是闭门造车。
40岁,应该对这个社会,市场,商业有深度的理解,并且知道自己是什么位置,不要盲目自信与自卑。
50岁,应该放下执念,重新认识自己,享受属于自己轨迹上的人生。
60岁,管好自己,放开心态,不要企图指点年轻人。
最后,不要在应该玩的时候很努力,不要在应该努力的时候全都在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