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精选图书西点法则,柔软生动的描

今日推荐:《西点法则》作者:赖瑞·杜尼嵩。搜索书名开始观看吧~

-----精选段落-----

第四章牺牲(Sacrifice)

面对充满诱惑和多变的世界,面对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有信念的人,能坚守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而不动摇,从而按自己的心愿,以自己的方式走向成功和卓越。信念产生信心,信心可以感染别人,一方面激发别人对他的信心,另一方面使更多的人感染到信心。这样,就容易赢得上司的好感,具有良好的人缘。而人缘好,机会就多,这样成功就会变得更加容易。

有方向感的信心,令西点学员每一个意念都充满力量。他们抱着无比的信念,就可以缔造一个美好的未来。所以,要想让自己过得更好、生活得更有意义,那就要像西点学员那样将信念之旗高高举起。

决不惧怕失败

在西点,对一个学员在竞争中的惟一要求就是获胜。只要获胜,中间的一切过程都可以忽略,西点要的是结果,而不是过程。然而,世上没有常胜将军,即便是西点的骄傲——— 也有过在对朝战争中失败的惨痛教训,但失败后, 将军并不是完全否定自己,也没有找借口为自己开脱。而是客观地去分析这场战争,为以后的胜利积累经验和教训。正所谓西点崇尚胜利,但也决不惧怕失败。

西点学员自入校的 天起就被灌输一种思想:西点追求成功,但同时又要求每一个西点学员都要做好失败的心理准备,以自己的安定、镇静来应付敌人的喧哗和失败的袭击。这是一种很高明的谋略。

西点学员———无论是在校的还是已经毕业了的———都会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失败。巴顿将军在写给父亲的信中说:“我有信心取得胜利,有时候失败只是一个小插曲,当它不期而至时,我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去正确地对待它。它不一定就是绊脚石,甚至能够给我点提示与警醒。”

惊慌失措只能是乱中添乱,如雪上加霜,其结果只能走向更大的失败。但是西点学员却能把失败当作成功的向导,并善于从失败中总结教训,努力争取下次的胜利。

一旦西点学员面临危机、遭受失败。无论影响有多么严重,他们都正视现实。应该说,危机与失败对西点学员的心理冲击往往是很强烈的。学员面对危机与失败的 个考验就是对心理冲击的承受力的考验。

同样道理,在公司经营过程中,市场风云多变,谁也没有“百战百胜”的 把握。一般来说,新上任的公司管理者一走上市场,都想做出一些惊人的成就来。就连那些商场老手也常常出现一些失误,甚至失败,何况刚刚涉足商场、初涉经营的管理者呢?

公司的管理者若被失败吓昏了头脑,那么就谈不上组织有效的反败为胜,本来可以好好利用的力量无法形成一个整体,一盘散沙自然抵挡不住来势汹汹的洪流,手足无措之中,未经细细思索,拿不出切实可行的应付方法,失败就如同滚雪球,越滚越大。

一个真正的管理者不应该被失败吓倒,而应该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继续进行自己的事业。失误、失败并不可怕,关键在于如何从失败中奋起,反败为胜。

在公司中,要想成为一个胜利者,他必须能够以胜利者的姿态来对待失败。他也许会暂时撤退,但他在心理上不会屈服。当他失败时所表现的风格,会使人觉得他是在必然的胜利途中,经历了一次暂时而无关紧要的挫折。

如果管理者把失败看作是一场灾害,那他就有可能被毁灭。因为失败在心理和精神上打垮了他,使他精神颓废、委靡不振。如果一个管理者在精神上被失败压垮了,那他才真正成了一个失败者。

每一个西点学员都明白,自己究竟是一位胜利者,还是一位失败者,并不在于他是否一时一事取得了成功或遭到了失败,而在于他如何对待自己的成功和失败。成功之道是不管是否成功,都应该表现出胜利者的姿态。

毕业于西点军校的乔治·麦克莱伦将军是南北战争时期北方军队的将领,在 的“包尔斯高地之役”中,严重挫败,甚至连林肯总统的忠实老友贝克上校也阵亡于此。他所做的并不是垂头丧气地去向林肯总统认罪和谴责自己,相反,他的回答只有一句话:“总统,我相信 的胜利一定是我的,我完全干得了。”因此,林肯又把麦克莱伦提升为陆军总司令。

乔治·麦克莱伦将军和他的西点校友们的勇敢和自信最终赢得了内战的胜利。

失败和挫折是不可避免的———除非你什么也不做,可为什么有的员工失败后一蹶不振,而另一些员工却能够从失败中奋起,重新去塑造成功呢?关键就在于怎么样对待失败。

事实上,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失败吓住,从此丧失斗志。事实证明,能够走出失败超越失败的员工往往会取得成功。

不许失败

在新学员训练营 3天的严峻考验中,筋疲力尽的新学员们摇摇晃晃地走进一家小剧院。他们刚刚摆脱了死神对他们的威胁。虽然公开的毕业典礼要等到一周之后才举行,但他们已经是正式的西点队员了。

在几个大屏幕的显示器上,出现了他们司令官的形象。与我们曾经见过的西点的将军一样,司令官非常健康。他看上去可以亲自率领一个连的队员进行10英里的拉练。他双手下垂,面对着前方的摄像机,开始对一群刚刚进入西点这个大家庭的新成员发表令人激动的毕业演说(虽然未经过彩排)。他提醒在座的每一位筋疲力尽的、自豪的新队员,基础训练已经改造了他们,而且这种改变是永恒的。他详述了自己年轻时的一些经历,并举了一个他亲身经历的、并让他认清西点真正价值的勇敢的事例:西点队员之间相互为对方而战。

在这个简短但让人起鸡皮疙瘩的演讲结束时,摄像机对准了司令官的脸部。他提醒每一位队员都应该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对国家的责任。演讲结束时,他说道:“你们不许失败。”

令人惊诧的是所有西点队员———无论是新学员训练营的毕业生还是老兵———都把这句话牢记在心。

司令官说话可不转弯抹角,实际上他所用的词都是经过仔细挑选的。他本来可以说“你们必须成功”。但每一位司令官都知道,在通往胜利的道路上肯定会有失败。他本来还可以说“你们不要失败”,但是他觉得这话听起来有点像是在麻痹自己朝着积极的方面想。“不许”二字似乎承认了战场上有失败的可能性。司令官不会像一位专横跋扈的上司那样,说出“你们不许失败———否则后果自负!”这样的话语。西点队员未能保卫好国家,其严重的后果与个人命运并无多大关联。

公司管理者能否当着公司广大员工的面,毫不含糊地说出这样一句话呢?他当然可以,只要他说话时带有司令官那份信念和真诚。像一位严厉的家长一样以居高临下的口气向员工发话是一回事,站在壕沟里向士兵传达不能失败的必要性是另一回事。这也正是司令官的演说给新毕业的队员们留下的印象。摄像机越来越近了———有人觉得危险似乎就在眼前。“你们不许失败”这句话不是大声喊出来的,口出此言的人一定感觉到自己身上所肩负的责任,他也不愿意让那些在他眼前成功的人感到失望。听着听着,年轻的队员们和他们的教官们都点头表示认可。

说到公司的存亡,“不许失败”这一命令与它对保家卫国的意义同样重要。管理者们一般都怯于使用这一命令。他们宁愿说“齐心协力朝着共同的目标奋斗”,并使用一些积极的词汇来鼓励员工。但是管理者为什么不在雇佣合同中把一些固有的约定用文字表达出来呢?公司不论规模大小和实力强弱,都要为其生存而奋斗;如果员工们都不能完成各自的任务,那么公司就会灭亡。每一位管理者、行政人员和员工都应有一种为公司命运赴汤蹈火的责任感,就像西点队员在听完司令官的演说之后的那种感觉一样。

在朝气蓬勃的员工面前,许多首席执行官都不愿让自己看上去“矫揉造作”或有些过时,而正是这一点束缚了他们的感召能力。管理者应该把员工要找一位 的想法抛在脑后,而他们其实也想被员工当作同等级别的人对待,他们只不过是头上有一些白头发、负责公司的大小事务而已。在鼓励士气的简短讲话中,他们试图使用观众的语言。但是“你们不许失败”可不是现代公司的常用语,公司的管理不得不这样说———正如司令官不得不转变许多新学员的状态一样,谁让这些新学员来自一个失败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环境呢?要想做到这一点,管理者决不能害怕在自己公司的同事面前出丑。总会有一些员工是他无法改变的,但是大多数员工对于他的命令都会有所行动———只要他真诚地说出这句话。

这句话还应尽可能多地强化。它应该成为公司的座右铭,印在公司的各种内部印刷品上。高级管理层甚至可以考虑运用极富创造力的海报来信达这一理念。与普通的激励场景不同的是,我们在墙上看到了公司的今天(员工们在白色的浪花中嬉戏或是在橄榄球场上鱼跃救球),针对各个公司的海报可以激励每一位员工顺利完成其任务。

当今的许多商业 已经无法记起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宣传海报给人造成的巨大冲击了。按照现在的标准来说,这些海报可以算是过时了,但是它们已经极大地触动了民众和土兵的心灵,让他们认识到形势的严峻性以及个人努力的重要性。

想像一下,如果有这样一个组织,它的大多数有创造力和智慧的员工心里怀着“我不许失败”这样一种信念成天忙忙碌碌,这样的组织该有多强大啊!

决不向困难低头

西点军校教导学员:对待困难的态度决定了你的成就。想要成功就要敢于承担困难的事情,在困难的历练中通向成功的 ,这是成功的一个简单而直接的诀窍。

美国激励大师阿尔伯特·哈伯德曾说:“世界上最公开的秘密就是你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只要比别人稍微努力一点,你就一定会成功。”不管是在军事战斗中,还是在市场竞争中,要想超越别人,成为最能干的人,你就必须能够办最困难的事。

在工作中,只要认定那是你要做的事,不管目前对你来说有多么困难,应当立刻采取行动,而不是等到上司做出交待。

不要以薪水为尺度提供你的劳动。一个以薪水为个人奋斗目标的人是无法走出平庸的生活模式的,也从来不会有真正的成就感。虽然工资应该作为工作目的之一,但是从工作中能真正获得的更多的东西却不是装在信封中的钞票。如果你忠于自我的话,就会发现金钱只不过是许多报酬中的一种。试着请教那些事业成功的人士,他们在没有优厚金钱回报时,是否还继续从事自己的工作?大部分人的回答都是:当然!想要攀上成功之阶,最明智的方法就是选择一件即使酬劳不多,也愿意做下去的工作。当你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时,金钱就会尾随而至,你也将成为人们竞相聘请的对象,并且获得更丰厚的酬劳。

索菲是全球 软件公司SAP的 销售人员,自年以来,她每年都为公司带来万美元以上的收入。成绩背后所包含的艰辛,只有索菲自己最清楚。

年,索菲想要半导体制造商AMD公司购买他们的软件,她和负责技术采购的首席信息官弗雷德·马普联系;可是,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马普没有回过她一次电话。索菲不停地给他打电话, ,马普终于不耐烦了,通过下属明确告诉索菲:“死心吧,不要再打电话过来了。”

索菲只好另想办法。她调动起自己的所有资源和关系网,想要找到突破口。 ,她发现,AMD的德国分部曾经购买过SAP的产品。这真是一线希望。索菲立刻联系到在德国负责这笔生意的销售代表恳请他的协助。在索菲的努力下,这位德国同事找到了AMD在德国的联系人,请他去美国出差时和索菲见上一面。这次会见,索菲使出了浑身解数,终于促成了她和马普手下一位IT经理的面谈,这位经理随后就将索菲介绍给了马普。

能够将客户的门敲开,只是在成交过程中的艰难的 步。征服客户,使客户愿意掏钱购买,是更为关键的一步。索菲在和马普见面之后,认真聆听了马普对新软件的要求,并向公司作了详细的汇报,和公司的研发部门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她一边电话追踪马普的反应,一边推动公司产品的改进,最终,马普被她打动了。这笔交易, 的成交额超过了万美元。

向西点军人那样主动承担“不可能完成”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在职场上获得上司的赏识,取得 的成绩。很多人虽然颇有才学,具备种种获得上司赏识的能力,但是有一个致命弱点:缺乏挑战的勇气,只愿做职场中谨小慎微的“安全专家”。对不时出现的那些异常困难的工作,不敢主动发起“进攻”,一躲再躲。他们认为:要想保住工作,就要保持熟悉的一切,对于那些颇有难度的事情,还是躲远一些好,否则,就有可能被撞得头破血流。结果,终其一生,也只能平庸。“职场勇士”与“职场懦夫”,在上司心目中的地位有天壤之别,根本无法相提并论。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世界上到处都是谨小慎微、满足现状、惧怕未知与挑战的人,而勇于向“不可能完成”的工作挑战的员工,始终犹如稀有动物。

如果你是一位营销人员,但是当众演讲又是你最发怵的事情,那你就每天“逼”自己对着镜子练习讲话;如果你是一位公关人员,但是你恰巧又是一个内向的人,那你就每天“逼”自己主动与主要的业务伙伴联系,或是打电话,或是发E原mail,或是 见面……这样,经常做一些很困难的事情,消除对于未知和不能控制局面的恐惧,不断地肯定自己,主观上赋予自己积极乐观的想象,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西点人的勇敢精神让我们明白:如果你渴望成功,渴望与上司走得近一些,再近一些,那么当一件人人看似“不可能完成”的艰难工作摆在你面前时,不要抱着避之惟恐不及的态度,更不要花过多的时间去设想最糟糕的结局,不断重复“根本不能完成”的念头———这等于在预演失败。怀着感恩的心情主动接受它,用行动积极争取“职场勇士”的荣誉吧!

让周围的人和上司都知道,你是一个意志坚定,富有挑战力,做事雷厉风行的好员工。这样一来,你就无须再愁得不到上司的认同了。

主动工作、积极进取的员工,才可以尽快在职场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获得成功。

一切皆有可能

“没有什么不可能!”这是西点军人常说的一句话。在战争中,当遇到决定生死的时刻,西点军人总能克服巨大的困难取得成功。西点创造了无数战争史上的奇迹,让全世界惊叹的战争奇迹,这当然需要十足的勇气和智慧,而这种勇气和智慧又来自“没有什么不可能”的精神。

当西点人遇到困难时,他们坚信“没什么不可能!”这种态度,也是我们在职场上面对困难时应该有的态度。它激励我们开动大脑,想尽一切办法,付出很多艰辛的努力去完成任务,而不是为没有完成任务寻找托辞。“太困难”或者“不可能”只能使得事情画上失败的符号。

打仗需要坚持,作困难的工作也同样需要。在遭遇困难的工作时,精明能干、能办事情的人,总能清醒冷静、坚定顽强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5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