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字的作文。
①“快乐教育”概念的创造者斯宾塞说:“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应该让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
②现如今,有很多父母都崇尚“快乐教育”。他们认为,孩子的感觉最重要,应该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如果孩子对学习感到痛苦了,那么就不要逼着孩子学习。
③郎朗在他的自传里,记录下了父亲小时候逼他练琴的样子……成功后的郎朗回忆说:“那是一段残酷的岁月,但如果没有我父亲的那种逼迫,也许就没有今天的自己。”
④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任何国家都一样,精英教育从来就不是放养出来的!”
⑤清华教授就曾愤慨地说:“中国教育最大的骗局就是,快乐救育,释放天性和学习无用论。”
请结合材料内容,在班内以“快乐教育真的是骗局吗?”为辩题举行一次辩论会,请你选择其中一方,写一篇发言稿,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表达你的态度。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一.关于审题:
根据要求这是一篇任务驱动型作文,但首先要审好所给材料作文,所以写好本次作文的前提是细致审题,准确立意。常见的审题方法有抓关键词语和由果溯因法(由现象看本质)。本题适合抓关键词句,然后分层次,加以整合归纳。首先看材料①“‘快乐教育’概念的创造者斯宾塞说:‘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应该让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引用西方名言提出快乐教育的思想主张。材料②“现如今,有很多父母都崇尚‘快乐教育’。他们认为,孩子的感觉最重要,应该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如果孩子对学习感到痛苦了,那么就不要逼着孩子学习。”联系现实,显然也是在倡导快乐教育。材料③“郎朗在他的自传里,记录下了父亲小时候逼他练琴的样子……成功后的郎朗回忆说:‘那是一段残酷的岁月,但如果没有我父亲的那种逼迫,也许就没有今天的自己。’”由天才的钢琴家郎朗的事例引出成功源自“残酷”“逼迫”,可见这个与前两则快乐教育的观点是截然相反的。材料④“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任何国家都一样,精英教育从来就不是放养出来的!’”与材料③观点一致,放羊教育不出精英来。材料⑤“清华教授就曾愤慨地说:‘中国教育最大的骗局就是,快乐救育,释放天性和学习无用论。’”后三则材料可谓层层推进,最终归结为“快乐教育是骗局”。根据以上分析可以把所给5则材料划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主张释放天性放养式的快乐教育,第二大类便是反对快乐教育,严苛出人才,成功源自严格的“逼迫”。以上为审题确定立意的过程。综合而言参考立意不外乎三类:肯定快乐教育,不是骗局;否定快乐教育,是骗局;辩证而言快乐教育利弊均有,适合最好。但因为要求写成辩论赛的发言稿,就只能占位非黑即白的一方,所以本次作文就肯否两种立意角度。
二.参考立意:我认为快乐教育就是骗局;我认为快乐教育不是骗局。
范文:
快乐教育就是一场骗局
各位评委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方的辩题是:快乐教育就是一场骗局!
在中国,有三种被捧上天的教育,分别是:快乐教育、学历无用以及“释放孩子的天性”。一位清华教授愤慨地说,这三种垃圾教育,纯粹是一个骗局。所以,我方认为快乐式放养让孩子没有规则意识。
江苏无锡的一家火锅店,一个小孩很没教养地跑来跑去,店家好言劝告,父母回曰:孩子高兴就好!不仅不管教,反而频频示以微笑。最终的结果是孩子撞上端着一锅烤鱼的服务员被烫伤。事后,孩子的父母不仅不反思,反而态度嚣张地索取39万赔偿费用。这恐怕就是中国的孩子缺乏规则意识的原因吧!在很多父母眼里,孩子的天性高于一切。可以跑、可以闹,可以肆无忌惮地无视规则。
君不闻一名73岁的老奶奶被13岁的孙子杀死在自家门口,起因只是在他疯狂玩手机游戏不写作业时老奶奶批评了他一句。每个孩子的心中都藏着一个恶魔,在没有约束与管教的前提下,无条件的放养、释放,只会让孩子缺乏最基本的教养和规则意识,蛮不讲理恣意妄为,甚至连最基本的感恩、善心都泯灭掉。可见快乐是教育是多么可怕,不仅自欺还会欺人害人伤人。
放养的背后,是熊,任性。孩子的自律意识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强,放养到到最后,不是孩子控制了命运,而是手机控制了孩子。快乐教育下孩子大多不自律,而一个不懂得自律的孩子,是永远不会有美好未来的,放养、释放,让孩子丧失最基本的控制力、竞争力。
所谓的快乐教育其实是无能懒惰父母给自己找的托词借口,是无力教育,不得不被动选择择放养。这些年,放养被很多父母捧上了天,孩子要快乐、要自由、要释放他们最完美的天性、要让他们独立自由地成长。看上去很美,实际却糟糕透顶。很多父母根本不是“放养”,他们眼中的放养,其实是放弃、是放纵,最后成了犯戒、甚至犯法。
《不平等的童年》一书中写道:至少在一定范围内,美国精英阶层普遍实行协作培养,大致可以理解为“圈养”,而工人阶级和贫民实行的育儿方式才是顺其自然的成长,也就是我们说的“放养”。看吧,被捧上天的“放养”,不过是美国底层人民无奈的选择罢了,就像我们身边的一些父母,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金钱去教育他们的孩子。背后而且更严峻的现实是:放养出来的孩子,根本没有实力同精英家庭的孩子相竞争,放养的代价可能是,你将永远失去上升的通道。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如果你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享不尽它给你带来的利息,如果你养成了坏的习惯,一辈子都在偿还无尽的债务。”其实,任何国家都一样,精英教育从来就不是放养出来的!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快乐教育就是一场骗局,它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夺人性命,阻碍成功,毁人前程,该打住了!谢谢大家!
行文结构:
首先照应材料亮出靶子——“快乐教育”,然后通过对立的名人名言来否定这种错误的教育方式,并顺势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反对快乐教育,认为它就是一场骗局。正文主体部分举出例子并讲道理论证,既有反面事例又有正面事例,正反对比突出观点。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来结构篇章,思路清晰逻辑严谨,结尾部分联系现实明确怎么做。行文中善于使用多种论证方法,引用、对比、比喻等等,内容充实,论证深刻,生动形象。
三.可用素材:
1.教育学者丁琳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前段时间,她家里来了一位美国客人——一位三年级的小姑娘。像所有的小孩子一样,小姑娘对糖果没有丝毫的抵抗力,吃完第一颗,还想吃第二颗。她问妈妈,是否可以。妈妈很明确地说,不可以。小姑娘只好平静地接受。很多人都喜欢讲国外的教育多么自由、多么先进、多么地尊重孩子的意愿,却有意无意忽略掉了,这自由的前面,还有一条清晰可见的边界,有些事可以做,有些事坚决不能做。
2.奥巴马是美国总统,也是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但有一个身份更令他自豪——两个孩子的父亲,奥巴马对孩子的教育,堪称美国精英教育的典范。奥巴马有两个女儿,在她们分别10岁和7岁的时候,他制定了九条家规,内容并不复杂,但操作性强,而且极具意义:家规1:不能有无理的抱怨、争吵或者惹人讨厌的取笑;家规2:一定要铺床,不能只是看上去整洁而已;家规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自己冲麦片或倒牛奶,自己叠被子,自己设置闹钟,自己起床并穿衣服;家规4:保持玩具房的干净;家规5:帮父母分担家务,每周1美元;家规6:每逢生日或是圣诞节,没有豪华的礼物和华丽的聚会;家规7:每晚8点30分准时熄灯。家规8:安排充实的课余生活:跳舞、排戏、弹钢琴、打网球、玩橄榄球;家规9:不准追星。这样看下来,你会发现奥巴马最重视的还是规则的养成,而且都是生活中切切实实可以操作的事情。
3.父母应该给与孩子自由,但这个自由不是无限制、无规则、无节制的,更不是纵容和无作为。一定的释放和宽容没有错,但在释放的面前,必须有一条清晰的界限,有些事情可以容忍,但有些界限坚决不能跨越。
4.当下,赏识教育、快乐教育几乎已成为中国教育的核心理念,甚至是价值观,确实快乐教育和赏识教育是糖衣炮弹,是家长和老师经常使用的有效武器,虽说良药不一定苦口,可她是能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吗?古人说:量体裁衣,对症下药;又说:是药三分毒,用药不当,是会有毒副作用的。由此,可想而知,泛滥而又缺乏理性的所谓快乐教育必将完全背离教育的初衷,那么一味滥用她就有可能成为对孩子、家庭、民族、国家的一副迷魂药。
5.孩子的成长、成熟与成才,是一个复杂且艰辛及相对漫长的过程,其间每一个环节中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的完成,都不一定快乐,有可能还是充满痛苦的。古人说“十年寒窗苦读”,为什么有个“苦”字?因为学习的过程首先是痛苦的过程,教育即是劳动,成长必有痛苦,单纯的快乐教育收获的将是瓦砾,只有饱含痛苦与幸福的教育收获的才是金砖。可以说以快乐为目的的教育并不是教育,所谓的快乐教育,往往岐解老师理念,模糊家长视线,迷失孩子灵魂。最终使孩子麻木、沉沦而忘记自己的责任与使命,最终即产生现代文盲、法盲乃至流氓。
6.快乐教育及赏识教育已流行有一些年头了,其负面作用已日益凸显。其实,没有哪一种教育是万能的。有人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也有人说“磨难成就英雄”,一个是成功的赏识教育,一个是成功的挫折教育,都有道理,但从辩证法的角度分析都有些极端,因为两种方式都不适合所有孩子,都不能作为公式套用。
7.中国的传统教育其实很崇尚“严”“勤”“苦”三个字,如“教不严,师之惰;玉不琢,不成器”“严师出高徒”“棍棒底下出孝子”“勤能补拙”“悬梁刺股”等等,我们历代先贤如:老孔诸子、秦皇汉武、毛泽东、周恩来哪个不是受传统教育而成就的一番事业呢?再说传统教育并不是就排斥赏识教育,如我们经常说的“孺子可教也”,不就是赏识教育吗?可见赏识教育本来就是传统教育的一部分,由此看来,当代的中国教育,当代的中国教育工作者,传统教育的传承方面是否还做得不够呢?我想现在应该是我们要反思的时候了。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合适的、有效的都是好方法,而不是流行的才是好方法。
8.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某些缺点或过错,此时,我们仍然采用快乐、鼓励的方式是否还恰当?是否还能奏效?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人身心两方面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鼓励和爱护,同时也需要经受一定的挫折,而规则意识的强化,更需要惩戒教育的参与。
9.惩戒教育其实是一个陈旧而崭新的话题,陈旧是缘于它几乎伴随着教育的产生而产生,对教与学曾产生深远的影响,可在现今的教育理念中已被淡忘或抛弃;崭新是因为现在的学生规则意识的淡薄、道德素养的低下,已是不争的事实,教育惩戒必将被越来越多的重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