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区艾菲奖招赛正火热进行中!
大中华区艾菲奖体育营销赛道专委会联席主席邓亚萍女士为艾菲奖招赛录制证言。同时,她也接受了大中华区艾菲的专访,围绕体育营销创新、体育IP打造、赛事经营等核心话题展开深度分享与解读。
嘉宾介绍
邓亚萍
世界冠军、奥运冠军、乒乓球大满贯得主、
大中华区艾菲奖体育营销赛道专委会联席主席
邓亚萍5岁开始打乒乓球,年正式进入国家队。
●年,年仅16岁的邓亚萍首次参加世乒赛就夺得女双冠军。
●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作为中国队的绝对主力,夺得女子单、双打两枚金牌。
●年亚特兰大奥运会,邓亚萍复制了四年前的奇迹,成为中国奥运历史上第一个夺得四枚奥运金牌的人。
邓亚萍在14年的运动生涯中,共拿到18个世界冠军,在乒坛排名连续8年保持世界第一,是乒乓球史上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
专访实录
Q1、在成为中国奥运历史上第一个夺得四枚奥运金牌的“大魔王”后,您从运动员到剑桥博士,从奥委会官员到现在的投资人,丰富的职业经历让“邓亚萍”成为全球知名的体育IP,在您看来体育IP的成功打造,需要具备哪些关键因素?
我认为有三点主要的关键因素:一是称霸时间足够长,伟大的运动员并不等同于奥运冠军。二是拥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点。三是这个IP能给大众带来触动和启发。
Q2、作为中国率先走出国门登上全球舞台的传奇运动员,在比赛或留学过程中,您所看到国外体育产业的职业化和商业化,对于中国体育营销提供了哪些启发和借鉴?
从整个体育产业来讲,我们中国还属于一个早期阶段,在体育产业的职业化和商业化的道路上,我们还有很多的路要走,需要去探索。像国外的足球、篮球、橄榄球、棒球甚至冰球这几大联赛已经有非常长的时间。欧洲的足球俱乐部已经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我们中国改革开放到现在四十多年的时间,真正开始做职业化也没有太长时间。所以我想中国在职业化的道路上和商业化的道路上,仍然需要很多的时间去学习。不仅仅是照搬照抄,我们需要找到适合于自己的商业化的道路和职业化的道路。毕竟我们的体制不同,文化不同。
Q3、近几年,受疫情影响,很多比赛都必须空场或限流举行,观众只能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方式,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