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高新区金谷德艺小学用专业与细致创造

                            

在旅游路与凤凰路交界口西北角附近,有一片低矮的砖红色建筑,它清新的现代化风格在高楼林立中极为显眼,这里就是济南高新区金谷德艺小学。在这所成立仅2年的新学校,对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有着近乎“苛刻”的标准,“沉浸式”的日常管理让校园的每个角落都有童年的故事。学校树立“德艺6+6+6”的育人目标,构建“1+X”课程体系,以主题月开展德育活动,锻造专业的教师队伍,为学生营造适合的成长环境,培养其成为有中国灵魂和国际视野的现代健康公民。

“6秒下车法”疏堵这里的细节养成让人意想不到

“同学早上好,跟爸爸说再见!”每天早上,家长志愿者或执勤老师身穿带有学校Logo的荧光马甲,熟练地打开送孩子的车辆后门,把学生接下车,关上车门。没等目送孩子进校,爸爸就将车开走了,用时不到6秒。让这一场景每天在金谷德艺小学门口成功上演的,正是这里的“6秒下车法”。

学校校门位于一条较窄的小路上,双向仅有两车道,但每天早晨上学时,即便开车送孩子的家长较多,也未发生过长时间拥堵。校长张薏介绍,家长停车后无需下车、开关车门、送孩子入校,上述动作全由家长志愿者和执勤老师完成。

走进金谷德艺小学的教学楼,还有很多容易让人忽视的细节在经提点被发现后,往往令人惊叹不已。地面铺设特制的PVC材料,不仅防滑降噪,还能减轻对膝盖的冲击力;所有有棱角、凸出的物件,都会经过打磨或包上护角;教室里的定制讲台是可移动、可升降的,拉近师生距离;流动红旗上特制的磁条,可吸附在铁皮橱上,避免了在墙上粘挂钩、砸钉子的不便……

从学校建设时,管理团队便在材料选用、功能室设计等环节全面渗透办学理念,仅校园文化设计稿就改了40余次,这些近乎“强迫症”的细节背后,是学校管理者对学生成长规律的尊重和对高标准育人质量的追求。

今年秋季学期该校迎来了第三批一年级学生,9月3日,记者走进一年级的班级,桌椅整齐、地面洁净、课桌抽屉里的学习用品摆放有序,让人很难相信这是仅入学3天的孩子做到的,这得益于学校对物品摆放“原样交接”的要求。

在开学第一周“小脚丫走校园”适应性课程中,老师实地讲解校园每个角落的功能,尤其是对安全的要求。例如,抬头看不见天空的地方不能大声说话,见到保安、保洁等工作人员也都要问好,学会打喷嚏时要用手肘去捂口鼻的“德古拉喷嚏法”等。“在疫情暴发之前,我们便要求学生学会‘德古拉喷嚏法’,冬季传染病易发期,学生生病请假的也很少。”张薏说。

“沉浸式”管理促精细落实全校空间均是学习场域

在每间教室里,不仅有学生的课桌椅,在教室最后还设置了班主任的办公桌,低年级采用正副班主任“双+育人”和全天候“沉浸式”班级管理模式。这些方式也刷新了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的认知,“我原来以为班主任应该是最严的老师,现在通过在班内对孩子们全天的陪伴,我感受到班主任其实是学生最亲的人。”班主任韩芳芳说。

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沉浸”的不只是班主任。学校实行“一日蹲班”制度,校领导下沉到每个班级,从早晨入校到下午放学,全天“蹲守”在这个班里,对该班每名老师的教学和管理进行诊断,并即时反馈,促使教师迅速提升教学水平和管理能力。

金谷德艺小学的每项工作都有规范的流程,老师们称其为日常管理的“工具箱”,各项流程中的每个环节都有执行标准,每个标准都落实到人,这成了工作的“法宝”。“学校的文化理念不是给老师灌输出来的,而是他们从学校每个细节中体会到的,在熏陶和执行中又加深了对校园文化的理解。”张薏说。

“沉浸式”的设计不仅体现在管理上。教学楼走廊墙壁和天花板上,随处可见安全知识提示和学生作品展示,场景式的学习让学生更有代入感;在学校定制的《新生入学指导手册(学生篇)》中,良好的习惯要求都被该校老师编成口诀,牢牢印在学生心里。学校打造的是一种“泛在”学习的氛围,所有开放场域都是学生泛在的学习空间,学习不囿于教室内,校园任何角落都可以是有故事、有文化的。

作为一所建校仅2年,搬入新校区仅1年的崭新学校,这里的各项管理成效已“名声在外”。一个学期便承接市级以上会议、考察、展示等活动20余次,就连物业公司也来这里参观一所小学是如何做到将校园管理得井井有条、一尘不染的。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中,孩子的良好的言谈举止、行为习惯自然而然就养成了。

“1+X”课程聚焦多元发展培养学生旺盛求知欲

在课程建设方面,在开足开齐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的原则上,金谷德艺小学将国家课程深化升维成“1+X”课程体系,例如“语文+阅读+教育戏剧”“数学+广角+逻辑思维”“英语+外教+口语”“音乐+尤克里里”“体育+橄榄球+形体+足球”“美术+软陶”“科学+VR+造物粒子”等,使学校课程特色化,选修课程超市化,多元化课程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目前,该校设有混龄走班选修课28门,包含语言与文学浸润、科学与思维品质、实践与技术探究、外语与国际理解、艺术与审美表现、运动与生命健康等六大门类,不同年级学生可选同一课程,实行混龄教学。

该校不仅注重课程和活动开展的过程,还注重结束后的内升机制。以其自创专属课程中的“德艺童心阅读吧”为例,倡导学生、亲子进行中文、英文等多种形式阅读,学生还要学会推荐书目,并录制音视频,学校为每名学生创建专属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3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