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家的眼中,杨迪是那种幽默搞笑形象,这次他上热搜和幽默无关,主要是走心。
优秀的孩子,需要被肯定
在《青春环游记》中,演员杨迪情真意切地向父母述说自己的感恩之情:
“你们从来没有阻碍过我想要做的任何事情。你们永远都是鼓励我。你们让我觉得我真的很优秀。”
说到动情处,杨迪竟当众向父母下跪。
这是很少有人做到的,在场的人都很感动,杨迪的行为也让大家很震惊,他的真性情感染到了大家。
随后,杨迪在微博发文,更是戳中了很多人的心。
这是很多人都不敢也不好意思去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我们都知道,现在社会想当明星,颜值要高、要有背景,还要双商感染,而杨迪一直都是一个很平常的形象,但是他足够努力,一直坚持着自己的梦想,这其中也有父母的坚持和肯定。
即使不知道演员这个职业的未来在哪里,但不管杨迪干什么,父母的反馈永远是:“好”、“棒”。
这是很多父母都难以做到的,剪短的几句话,是给孩子最大的肯定。
鲁道夫德雷克斯在《孩子:挑战》一书里写道:“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
植物没有了水分,就会枯萎而死;孩子没有了鼓励,就失去了前进的信心。
对孩子的教育,你的一句肯定,就是孩子的最大底气。
别让父母成为孩子变差的资本
但是在很多家长的眼中,孩子总是哪都不行,总觉得别人家的孩子好。我们也在杨迪的微博评论下面看到了这样的孩子的心酸。
总得不到父母肯定的孩子,长大会活成什么样?
在大家眼中,优秀的人,缺乏自信是不存在的。
我们所熟悉的电影导演姜文,在一个节目中,主持人问他:“你的人生有什么失败吗?”
姜文回答到:”有啊,我跟我妈的关系。”
在采访里他说了两件小事,第一件事情是他考上中戏,很高兴地告诉母亲,母亲却把通知书往旁边一扔,说你看你衣服还没洗呢。
(配图:来自网络)
第二件事情是后来他出名了,别人家的孩子赚钱,给父母买房,姜文也给母亲买了房,但她妈不愿意去住。
在这段母子关系中,他不断是想要得到母亲的认可,直到母亲去世两人的关系都没有得到改善。
(配图:来自网络)
台湾著名作家三毛在散文中《一生的战役》中写道:“我一生最大的悲哀,并不是要赚得全世界,而是请您欣赏我。”这个“您”,是她的父亲。
“打击式”教育,是孩子一生的诅咒
《都挺好》中的女主苏明玉,来自原生家庭的痛,戳中了多少人的泪点与痛点。
明玉的母亲重男轻女,从明玉记事起,就没见妈妈对自己好过。
小时候,早上吃早餐,两个哥哥总是火腿加鸡蛋,明玉是一碗泡饭;哥哥不是牛奶就是果汁,明玉就是一杯白开水;哥哥们不用做任何家务,明玉还要擦桌子扫地帮哥哥洗衣服,上学经常迟到被罚站;长大后,妈妈为了供大哥到美国读书卖掉明玉的房间;给二哥两千块让他去旅游,却不肯出一千块给明玉报个补习班;明玉的成绩可以考上清华,妈妈却为了省钱让她去上免费的师范。在得知母亲为了给二哥买婚房,又卖一间老宅时,明玉终于忍不住跑回家和母亲大吵一架,她控诉这些年母亲的偏心、父亲的懦弱,母亲理直气壮地告诉她:你是个女孩儿,将来要嫁人的,怎么可以跟两个哥哥比?
绝望的明玉从此再也没回过家,直到母亲去世……
为了养活自己,她一边上学,一边打工。
她到超市兼职当营业员,在街头发宣传单、办英语培训班。
即使后来通过努力过上了优渥的生活,有了别墅与豪车,却还拼命努力,工作时经常熬夜,甚至忘了三餐。
她对劝她学着享受生活的石天冬说:
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躺在钱上数钱。
表面上高冷无情的明玉,一边说着苏家的事与我无关,一边又默默关心着苏家的每一个人:
母亲去世,她买了墓地、出钱安排了后事;父亲被骗六万,她偷偷拿出自己的钱补上;大哥失业,她委托朋友帮忙让大哥进了更好的公司;在被二哥暴打前,她还在求自己的师父帮二嫂把丢掉的工作找回来。
她做着这一切,却不想让苏家任何人知道。
白天,她是精明能干无所不能的明总;夜晚,她却躲在冰冷的浴缸里睡觉。
她一边与所有人较劲证明自己能行!一边蜷缩在无人的角落里回忆往事黯然神伤!
渴望爱,却不敢爱!
这个从小不被原生家庭认可的孩子,长大后把自己活成了别人眼中的一道风景,却揭不开心底那道伤疤,不敢追逐属于自己的幸福。
最好的教育关系是:
家长肯定孩子,孩子感恩父母
前段时间大火的《银河补习班》,邓超饰演的父亲就用自己的肯定与鼓励为儿子马飞的未来赢得了一个新的开始。
不管别人甚至是孩子妈妈多不看好儿子,也不管儿子成绩差到何种地步,邓超总是给予儿子肯定和鼓舞。
“你就是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孩子,只要你想做,你能做成这个地球上的任何事。”
虽然这句话听上去不那么靠谱,但对于当时已是“穷途末路”的儿子来说,那是人生中唯一的光,也是改变现状唯一的力量。
而邓超饰演的父亲就是用他这种毫无保留的爱和信任,最终让儿子重拾了信心,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并最终实现了梦想。
心理学家曾研究:
父母的肯定与评价,会影响孩子的“自我效能感”,而自我效能感是个人对完成某方面工作能力的主要评估,评估的结果将直接影响一个人的行为动机。
据调查,经常被父母肯定与鼓励的孩子,他的潜能开发会比正常孩子高出50%。
发明家爱迪生对人类生活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伟大的发明家小时候却被老师否定为“傻瓜”,甚至是退了学。
但是爱迪生的母亲却不断地肯定和鼓励着他,最终爱迪生激发了自己的潜能,在无数次的试验和失败后,发明了电灯泡。
你永远不会知道,父母随口一句的评价,会对一个孩子的自我认同有多么重要的影响。
如果父母愿意相信孩子,给他力量,不仅能打破他对自己负面的固有评价,甚至重塑他对自己的认知和自信。
美国职业橄榄球联会前主席杜根曾说过:强者不一定是胜利者,但胜利者一定会属于有信心的人。
因此,从小被父母肯定的孩子会更乐观自信,也更容易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