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大叔看漫威”
漫威这个响亮的名字,已经走过了90年的历史,尽管如今的“漫威电影宇宙(MCU)”已经如日中天,但说起漫威英雄的人气之王,“蜘蛛侠”依然当之无愧。小蜘蛛以他炫酷的技能以及极具“亲和力”的性格,不但赢得了大量粉丝,还成为了被搬上荧幕次数最多的漫威人物,“三代蜘蛛侠”的精彩演出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不过有人提出:“为何蜘蛛侠的最神秘的能力“蜘蛛感应”在一些蜘蛛侠电影中却被省略了?”,实际上并不是如此,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一、被省略是一种错觉,实际上一直在加强:
所谓的“蜘蛛感应”指的是蜘蛛侠能像蜘蛛一样通过“空气流动”产生的“震动”,来获取信息,感知周围的一切,而其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能帮助蜘蛛侠“预知危险”。这项技能,可以说是蜘蛛侠最“重要”的技能之一,从漫画时代开始曾无数次帮助蜘蛛侠躲避危险甚至战胜强敌。
所以说——
如此重要的技能,显然不可能在电影中被“省略”。
不仅如此,从《蜘蛛侠三部曲》到《MCU蜘蛛侠》,18年来“蜘蛛感应”在电影中的作用反而一直在加强,只不过由于这项技能太过BUG,很难在电影中有明确的表现,所以在“托比、安德鲁”两个版本的《蜘蛛侠》中,虽然出现了蜘蛛感应,但由于不够明确,也没有解释说明,所以很容易被观众忽略。
比方说——
托比版《蜘蛛侠1》中蜘蛛侠经典的“接餐盘”,《蜘蛛侠2》中蜘蛛侠与玛丽·简约会时躲避窗外袭来的“汽车”,以及《蜘蛛侠3》中“毒液蜘蛛侠”躲避小绿魔的“手雷”,都是“蜘蛛感应“的表现,但由于没有特殊说明,很多观众误认为这些只是蜘蛛侠反应快而已。
而《超凡蜘蛛侠》中,蜘蛛侠多次随手接住“背后袭来”的物品,如篮球、橄榄球、水杯,到了《超凡蜘蛛侠2》,蜘蛛侠已经能在几公里之外就感觉到“电光人”的到来。但同样,由于电影中没有给出特殊说明,只有非常熟悉蜘蛛侠的观众,才能看懂这是“蜘蛛感应”,而不是蜘蛛侠的“快速反应”。
不过——
到了MCU的时代,荷兰弟版本的“蜘蛛侠故事”中,这种情况的到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从《复仇者联盟3》荷兰弟在校车上“竖起汗毛”的一瞬间,我们第一次在大荧幕上明确的感受到“蜘蛛感应”来了,这也是蜘蛛感应首次在荧幕上“有明确提示的登场”。
而《复联3》结局蜘蛛侠灰飞烟灭之际,又是蜘蛛感应帮助他完成了MCU历史上最感人场景之一的“蜘蛛告别”。到了《蜘蛛侠2:英雄远征》,“蜘蛛感应”甚至第一次在荧幕上有了自己的名字
——彼得一机灵
所以说,三个版本的《蜘蛛侠》电影中,“蜘蛛感应”从未被省略,反而一直在增强,到了MCU的时代,蜘蛛感应已经成为蜘蛛侠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二、为何MCU要增加“蜘蛛感应”的描写——
众所周知,前两个版本的蜘蛛侠,特别是托比版《蜘蛛侠三部曲》可说是“经典中的经典”,至今为止,在很多影迷心目中,托比的蜘蛛侠形象依然是“根深蒂固”。
但实际上,《蜘蛛侠三部曲》的成功对MCU来说是一种莫大的“挑战”,为了让自己的《蜘蛛侠》在与托比版的对比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漫威在蜘蛛侠的塑造上,没有选择“硬碰硬”,而是选择了“另辟蹊径”:
改变形象——让蜘蛛侠的年龄正式回归“高中”,并启用“荷兰弟”这个“稚气未脱”的演员,与托比版产生最直观的“区别”。
增加科技元素——让蜘蛛侠的能力与钢铁侠的科技巧妙的结合在一起,让我们看到前所未有的“高科技蜘蛛侠”。
※增加“蜘蛛感应”的描写——众所周知,蜘蛛侠最受欢迎的能力,莫过于其“飞檐走壁”的能力,他在街区“飞越巡逻”的场景,几乎成了蜘蛛侠的标志,而前两个版本对蜘蛛侠的这种能力的描绘,可以说“淋漓尽致”。
所以——
为了让荷兰弟版的蜘蛛侠,既保持蜘蛛侠的“特色”,又增加自己的“新特点”,漫威选择了“保证蜘蛛侠飞檐走壁能力的前提下,又让蜘蛛感应增加篇幅”。让蜘蛛感应从前两版中的“报警器”,真正变成了对抗邪恶的“利器”。
特别是在《蜘蛛侠2:英雄远征》中,化身“彼得一机灵”的蜘蛛感应可以说“大放异彩”,帮助小蜘蛛大战“无人机”,并一举战胜了战胜了“幻术大师——神秘客”。
至此,蜘蛛感应的强化已经成为MCU版蜘蛛侠的又一道“独特风景”,也是MCU蜘蛛侠与前两版的最大区别之一。
延伸:动漫中“蜘蛛感应”的进化史——
从《蜘蛛侠三部曲》到《蜘蛛侠2:英雄远征》,漫威用19年时间,将“蜘蛛感应”由荧幕上的小插曲,变成了红遍全球的“彼得一机灵”。而在动漫世界里,蜘蛛感应的登场次数要比电影中多得多,而且表现方式也更多。
古早漫画时期,漫画家为了让读者能够“认知”蜘蛛感应这种奇特能力,习惯用“彼得与面具拼凑出的面孔”来表现蜘蛛感应,最开始这种形式观众并不接受,但随着观众对蜘蛛感应的进一步了解,大家也逐渐接受了这种表现形式。
而随着漫画的发展,蜘蛛感应在漫画中登场的次数越来越多,其表现形式也就越发多样化,即便没有提示,读者也能判断出这是“蜘蛛感应”。
以下为漫画《Theamazingspider-man》第期,绿魔企图用飞行器偷袭蜘蛛侠,却被蜘蛛感应识破,反将自己“钉死”在墙上,电影《蜘蛛侠三部曲》中的“绿魔之死”与这段漫画“如出一辙”,可以说是对这部经典漫画的“致敬”。
动画中“蜘蛛感应”依然必不可少,年,蜘蛛侠第一次被制作成动画,蜘蛛感应几乎每集都会出现一次,用以提示反派登场。只是表现形式,仅仅是“蜘蛛侠的口述”而已。
到了上世纪90年代,也就是如今的80后最熟悉的“蜘蛛侠动画”中,蜘蛛感应改成了彼得“两眼放光”的形式,虽然很醒目,但实在有些“夸张”。
随着动画技术的发展,在如今的3D动画时代,《蜘蛛侠:平行宇宙》已经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动画”的殊荣,而蜘蛛感应的表现手法也更加多样,更加全方位,观众也更容易接受。
综上所述:作为蜘蛛侠最炫酷的能力之一,漫威从未将其“省略”过。相反,随着MCU的日渐强大,蜘蛛感应在蜘蛛侠的故事中将更加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