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坦克装甲研发领域,美军除了拥有大名鼎鼎的M1A1主战坦克之外,其为坦克兵研制的配套个人装备也成为了经典。特别是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Gentex公司首次推出一款一体化设计头盔——DH。分为外保护层和内功能层的DH坦克头盔设计得非常精妙,除了防护性高、结实耐用的特点之外,也首次将通信系统融入到坦克头盔上,开创了全球坦克头盔设计的新潮流。这款坦克头盔此后成为了美国各兵种坦克装甲兵的标配,包括陆军的M1A1主战坦克、M2布雷德利步战车、海军陆战队的LAV两栖战车等在内,所有的车组成员都对DH坦克头盔青睐有加。
在一战时期就投入使用的坦克,尽管在结构设计、动力系统、武器配备等细节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坦克内部环境变化并不大,甚至说至今依然非常恶劣。对于坦克兵们来说,除了要忍受狭窄的空间、闷热的环境以及巨大的引擎轰鸣声之外,还需要时刻小心来自坦克内部和外部的危险。
一方面,坦克内部机器设备众多,很多机器的边角金属部分都很锋利,在高速行进或颠簸的路段中,稍不注意,坦克兵就会在磕磕绊绊中受伤。另一方面,尽管坦克兵一般都在封闭的环境中,有坦克装甲的保护,很难受到外界枪弹和弹片的直接攻击,但随着众多反坦克武器的出现,坦克装甲被击穿的概率越来越高,由此导致坦克内部元部件碎裂崩落或引发的大火,都会对坦克兵产生巨大威胁。因此,和普通步兵一样,坦克兵们也需要借助坦克头盔对头部做好重点防护。
早期的坦克头盔并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甚至仅仅只有象征性的保护作用。因为这些坦克头盔基本都是软质坦克帽,只能勉强做到防止磕碰的作用,对于各种流弹和破片无法防护。基于此,二战期间的美军就大量配备了由橄榄球头盔演变而成的M坦克头盔。此后,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Gentex公司更是运用了模块化设计风格,借助新型CVC材料,将头盔与传统坦克帽相结合,创新研发出了DH头盔。
可以说,和传统坦克帽截然不同,DH头盔相当于帽子上的一个模块化附件,直接贴合到帽子整体上。与此同时,整个头盔帽子分为内外两层,其中的外层部分由凯夫拉纤维防弹材料制成,不仅足够坚固牢靠,而且非常轻便舒适,可以对头部形成有效的保护。一般来说,普通的战场弹药破片,都无法击破DH头盔的外层部分。另一方面,DH头盔还有一层软质衬层,这一保护层紧贴坦克兵头部,可以很好地起到缓冲作用,有效避免坦克兵在颠簸状态下受到内部撞击造成损伤。不仅如此,软质衬层还和通讯设备进行了融合,让坦克兵可以直接借助头盔进行车组建的通讯联络(配备有MKG通讯耳麦和框式通话器),这也成为日后美军数字化装甲部队的标准配备。
据悉,DH型头盔此后共出现过三种型号,除了最普通的尼龙材质DH盔壳设计版之外,还有DHA凯夫拉盔壳版以及DHB盔壳加厚版。三种款式在造型外观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只是在防护性能的强度上有所不同。值得一提的是,DH型头盔的模块化设计可以让内外分层进行快速拆分或组合,保证头盔的日常清理和维护保养。在此后近半个世纪里,DH型头盔不仅成为了美国坦克兵们的最爱,其轻便灵巧、舒适透气、防护性强的特点也得到了美军步兵的青睐。甚至,美军一些特种兵还将DH外盔部分直接改装成防弹头盔,在实战中收获无数好评。DH头盔也凭借长达47年的服役年限,成为美军历史上服役时长最久的坦克头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