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年版)》,新课标将于年秋季学期开始正式施行。
全国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每10年修订一次,目前全国使用的体育教材是年的版本。此次教育部门针对旧版做出多处调整,全面提升了小学及初级中学体育课权重,体现出国家对青少年体育工作的高度重视。
01
“体育与健康”课时超外语
获得“主科地位”
国家统计局官方数据显示,年中国大陆普通小学在校学生规模约1.07亿人,初中在校学生规模约.40万人,学前教育在校学生规模约.20万人。
从《课程标准()》公布的各科目安排及占九年义务教育总课时比例来看,学校“开齐开足体育课”正从刚性要求变为现实,上述约两亿在校学生将直接受益。
根据新课标规划,从今年9月起,全国九年义务教育学校各年级均会开设“体育与健康”课,占总课时比例10%-11%,超越外语(6%-8%)和理化生、科学(8%-10%),成为小、初阶段仅次于语文和数学的第三大主科。
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所长张国华表示,体育与健康课程倡导在应用情境中评价学生习得的知识与技能,在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学练活动中实现素养提升。
02
六类运动入选新课标
义务教育体育课内容拓宽
《课程标准》显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程内容不断在拓宽。
除基本运动技能、体能等奠定学生一生身体素质的大项,新课标中的“专项运动技能”版块收录了六大类运动,分别是球类运动、田径类运动、体操类运动、水上或冰雪类运动、中华传统体育类运动、新兴体育类运动六类,每类包含若干运动项目。
根据新课标的定义,球类运动项目可分为同场对抗项目(如篮球、橄榄球等)和隔网对抗项目(如排球、乒乓球等);又可分为集体性球类运动项目(如足球、手球等)和个体性球类运动项目(如羽毛球、网球等)
田径类运动项目可分为跑(如短跑、中长跑、跨栏跑、接力跑等)、跳(如跳高、跳远等)、投掷(如推铅球、掷实心球、掷垒球等)三类;
体操类运动项目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技巧与器械体操(如支撑跳跃、技巧运动、低单杠运动等),另一类是艺术性体操(如韵律操、健美操等);
水上运动项目可分为蛙泳、自由泳、仰泳、蝶泳等;冰雪运动项目可分为速度滑冰、高山滑雪、冰球等;
中华传统体育类运动项目可分为武术类运动项目(如长拳、形意拳、八卦掌、中国式摔跤、太极拳、射箭、射弩等)和其他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类运动项目(如舞龙、舞狮、摇旱船、跳竹竿、赛龙舟、荡秋千、抢花炮、珍珠球、毽球、墩球等);
新兴体育类运动项目可分为生存探险类项目(如定向运动、野外生存、远足、登山、攀岩等)和时尚运动类项目(如花样跳绳、滑板、极限飞盘、跆拳道、独轮车、小轮车、飞镖等)。
《课程标准()》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核心素养达成度,分四个水平对课程目标进行细化。以篮球课程为例,水平四(高年级)的具体要求大致如下:
·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练变向/变速运球、接球、发球、跳投、防守、抢篮板球等基本动作技术,突破上篮、行进间运球上篮、接球上篮等组合动作技术和多种战术配合;理解篮球动作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篮球运动的文化,制订并实施篮球学练计划。
·技战术运用:在篮球对抗练习中灵活运用传球、运球、投篮等基本动作技术和组合动作技术,以及快攻、传切配合、掩护、协防等攻防战术。
·体能:在篮球运动中提高体能水平,如通过摸篮板练习提高下肢爆发力等。
·展示或比赛:积极参与班级内篮球五对五教学比赛或校内篮球三对三、五对五比赛,在比赛中正确并熟练运用所学篮球动作技术,与同伴完成战术配合。
·规则与裁判方法:理解篮球运动的比赛规则和裁判方法,并在比赛中运用,能承担班级内比赛的裁判工作。
·观赏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