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星标电影杂志MOVIE
LettheMagicBegin
Journeybeyondyourimagination
TheMagicBeginsNovember16th
Learningcanbemagic
在宗教里,人们依靠神灵。在魔法世界,人们依靠自己。从而允许我们去丈量一个人的能力。而魔法,也因此变成了一种理想化的存在。在文学中,魔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这也就是为什么它一直在那里陪伴着我们。
——J.K.罗琳
23年前的今天,年6月26日,《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出版。
从此,全世界不仅多了一部畅销小说,也多了一个让人心神向往的魔法世界。
很多人的童年,都盼望过有一个猫头鹰飞到自己家的窗前,带来一封来自遥远的魔法学校的录取通知书。他们会在九又四分之一站台,搭乘前往霍格沃茨的列车,开始一段奇妙的魔法之旅……
如果没有哈利·波特这个普通又神奇的男孩,也许我们的人生不会有什么不同。
但是,没有他,我们的梦境里永远不会出现骑着扫帚打球的男孩,飞舞的猫头鹰叼着各种信件,和神秘宏伟的魔法学校城堡。
而这本书的作者J.K.罗琳,无疑是当之无愧的校长。
只不过那时候的她还躲在一套破旧的小公寓里,编写着一个年时,她在火车上获得灵感的故事:一个名叫哈利·波特的男孩,和两个好朋友,刚刚经历了一场又一场的冒险。
一个电话,让投稿失败12次的罗琳变得激动起来。
电话那头,是一个叫做大卫·海曼的男人。他告诉罗琳,她的小说,也许会被拍成电影。这个男人,刚刚成立了一家属于自己的电影制作公司,正准备把这部作品介绍给华纳兄弟。
罗琳起初是拒绝的,因为她一直在怀疑,好莱坞是否能够驾驭一个纯英国文化的改编电影;她也担心,好莱坞是否能够完全按照她的意思,去拍摄这部电影。
不久,华纳就同意出资。然而此时的罗琳,已经不是当时那个穷困潦倒、毫无知名度的罗琳。罗琳对于电影版的改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她开出条件:首先,电影需要全程在英国拍摄。其次,电影的主要演员,需要完全是英籍演员。罗琳开出了一份名单,上面是她希望能够参演到《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的英籍演员的名字。
其中,就包括后来饰演邓布利多校长的理查德·哈里斯,饰演海格的罗彼·考特拉尼,饰演斯内普教授的艾伦·里克曼和饰演麦格教授的玛姬·史密斯。
在华纳公司的努力下,他们悉数出现在了《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的摄影棚中。
在一次采访中,罗琳这样说,“我很兴奋,却也很担心,一旦他们不能按照我的想法去改编怎么办。我很想看到他们是怎么拍魁地奇比赛的,因为我心里面对魁地奇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华纳给了我很大的控制权。”
片中最重要的三个少年角色,也是制片方和罗琳最头痛的。
罗琳决定,这三个小演员,要启用新人,而非著名的童星。这需要通过数以百计的面试、试镜。毕竟,这三个孩子,将会成为电影的中心。
在爱尔兰的一次面试中,罗琳相中了一个小男孩,“这就是哈利·波特的样子,他和我想象中的哈利·波特一模一样!”
罗琳甚至在面试中兴奋地大叫着“哈利!哈利!”
但是,令罗琳失望的是,这个小男孩没有任何表演经验,最后,罗琳只好放弃。
然而如果不是这次放弃,也就不会有另外一次,和另一个男孩的相遇。而这个男孩,就是以后出演了全部哈利·波特电影的丹尼尔·雷德克里夫。
罗琳说,“哈利·波特是一个非常内敛的人物,他比起罗恩和赫敏,都要难驾驭得多。”
为了哈利·波特这个人物,罗琳甚至不惜放弃了和史蒂芬·斯皮尔伯格的合作。原因是,斯皮尔伯格当时想启用一个美国儿童演员。
机缘巧合的是,导演克里斯·哥伦布在一次电影探班上,发现了被父亲带到现场的丹尼尔·雷德克里夫。哥伦布又把丹尼尔带到罗琳面前,罗琳眼前一亮。最终,哈利·波特这个人物,落在了这个小男孩身上。
对于如此大型的一部魔幻类电影,任何人都没有概念。
没有人知道什么是魁地奇比赛,没有人见过真正的魔法学校,也没有人听说过那些稀奇古怪的动植物,也没有人会用那些拗口庞杂的魔法。
一切都要从零做起。
有一天,导演哥伦布来到罗琳面前,手里拿着一张魔法师的画像,“哈利的那个伤疤到底应该在哪?”
原来,罗琳在书中多次提到哈利的“伤疤”,却没有具体描写它的位置。所以,在设计人物造型的时候,哥伦布遇到了难题。
不假思索,罗琳拿起笔,在画像的额头上,画上了那道闪电形状的伤疤。从此以后,这道伤疤,就被“钦定”在哈利的额头上,成为了电影版哈利·波特的一个重要特点。
服装师朱丽安娜·麦克罗斯基有一天也来找罗琳,说给魁地奇比赛设计的队服基于美国橄榄球队制服——橄榄球衫和红色斗篷,搭配牛仔裤。
罗琳不同意:“颜色太乱了,而且不够优雅。”
她给出了一套方案——新生毛衣和领带,19世纪的马裤和护腕,以及魔法师长袍。整套服装跨越了从伊莉莎白环领时代到狄更斯教士服时代的服装特征,而且符合英国人的穿衣习惯。
罗琳在每一个小细节上的谨慎,让整部电影慢慢形成了雏形。虽然在电影技术上帮不上忙,但是,所有的导演都非常希望罗琳的参与。
除了罗琳,人们很难想象出许多书中的场景。
“罗琳是我们最大的支持者,她永远不会说这件事情对不对,而是非常细心地告诉你即将发生的故事,可能会影响到电影情节的多少。这让我非常欣赏和钦佩。”第三部哈利·波特电影《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的导演阿方索·卡隆在一次采访中说道。
也许,正是这种“无形中的支持”和“高度的参与”,让整个系列电影保持了对原著的高度忠诚。
编剧斯蒂芬·科洛弗是“哈利·波特系列”首批主创成员之一。在改编过程中,很多拿不准的他都会发邮件给罗琳,而罗琳则是有问必答,无论是一段对话,一句台词,还是一个小小的场景,罗琳都表现得非常细心和耐心,这让科洛弗觉得轻松了很多。
“有一次,我想在小天狼星的人物背景上加一个内容,但是罗琳告诉我,’你不可以那样做,以后会证明,你加上的部分和后面的情节是冲突的’。而罗琳永远是最好的支持者,她的知识已经到达了宇宙的核心,而《哈利·波特》,仅仅是你看到的她的表面。”
科洛弗曾经对于魁地奇比赛的设计大为伤神,因为这是一个全新的创造,没有任何历史可以借鉴。但是在一次和罗琳的谈话中,罗琳提到自己很喜欢美国的篮球,给了科洛弗“灵光一现”的启发。回去之后,科洛弗借鉴了美国篮球场地的设计,最后的效果让罗琳非常满意。
虽然说科洛弗在剧本设计上,每每提问,罗琳都细心回答。但是,当科洛弗想要问及一些人物命运和发展的问题,罗琳却采取了三缄其口的态度。
“有很多人都以为我知道得很多,但是其实,罗琳没有告诉过我。她知道每个人的结局,谁会留下,谁会离去。但是当我问她,她却只说‘不能告诉你’,然后给我一个微笑,非常礼貌。”
《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的第一位导演是克里斯·哥伦布,他创造了许多这部电影的“第一次”。
哥伦布组建一个团队,而这个团队在换了几任导演的情况下,仍然成功地合作了十年。
·
像魁地奇比赛、霍格沃茨城堡等等场景和特效,都是在哥伦布时代完成的。哥伦布曾经说过,拍摄第二部《哈利·波特与密室》的时候,团队已经轻车熟路,因为很多场景已经建立起来,而演员们也更加进入角色。
由于拍摄《哈利·波特》系列电影让哥伦布远离家乡,他放弃了以后的执导机会。但是他仍然担任了第三部《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的制作人,可见他对于这个故事的感情之深。
而后来几位导演,也深受哥伦布的影响,因为他们都是在哥伦布创立的所有规章制度和合作系统中完成了随后的电影。
如果说哥伦布的努力打动了罗琳,那么阿方索·卡隆和罗琳,更多的则是惺惺相惜。
两人的合作中,灵感有来有往。卡隆对于《哈利·波特》的理解,让罗琳惊喜:“他对于什么应该拍摄,什么应该省略,把握得非常到位。同时,他的直觉非常好,甚至能够猜到第六部、第七部里发生的事情。”
卡隆曾经说,罗琳从来不会正面去说她是否喜欢自己的设计。
比如有一次,在拍摄马尔福想要看到海格的动物朋友——鹰头马身异兽巴克比克被处决的样子,而遭到赫敏的拳打——这个情节时,卡隆想要加进去一个墓地,但罗琳告诉他不妥。
因为在罗琳的设计里,城堡后面已经有了一片墓地,而且将在第六部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那日晷呢?”卡隆问。“当然!因为城堡就建立在古凯尔特人的地点,文化上采用日晷很合理。”罗琳赞同地回答。
对于罗琳所做的贡献,卡隆则说,“你会对此完全倾服,罗琳完全控制这个世界,没人会反对。”
执导过第四部《哈利·波特与火焰杯》的导演迈克·内威尔,尽管“对于演员来说,他是最好的导演”,但在情节上,对罗琳的依赖也很大,他给罗琳看每一稿的剧本,以确保自己对于原著的忠诚诠释。
“我们不能改变情节,但是,却仍然要有所创新。比如,海格在这部电影中有了爱情。又比如,电影开头,关于魔法部部长巴堤·柯罗奇的戏份是加上去的,为的是让后面疯眼汉穆迪的出场更加合理。”当然所有这些,都经过了罗琳的点头。
从导演大卫·叶茨开始,也就是从第五部《哈利·波特与凤凰社》开始,系列就走向了一个逐渐黑暗、充满尔虞我诈的腥风血雨之中。
不过一改此前步步紧盯的状态,罗琳在最后的四部电影中,几乎没有与叶茨就创作上进行过非常长的讨论。和叶茨合作时,罗琳不再每一稿剧本都要仔细阅读,而只会重点看第一稿剧本。
可见罗琳对叶茨的信任。
年,叶茨执导的《哈利·波特与凤凰社》是《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时长最短的一部,但是却得到了票房和评论界的双丰收。他执导的最后两部《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则成为了有史以来最好的《哈利·波特》系列电影。
叶茨强调,“罗琳的最后一部《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是最好看的一部,却也是最难改编的一部。因为很多瞬间和情节都很抽象,没有办法直接移到银幕上。所以,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形象化。”
在《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开头,赫敏和家人告别的情景,其实罗琳在书中有提到,但是没有特别的一个段落。叶茨把它具象化,改成了赫敏用遗忘术,让自己从父母的记忆中消失。这个情节在一开始就奠定了《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两部电影的忧郁气氛,同时让观众们为赫敏的牺牲动容落泪。
另外一处改编的情节,就是哈利三人在小帐篷里的一段生活。
罗琳对于小帐篷中的生活,描写得相对抽象。为了让这段生活更加生动,叶茨专门设计了一场戏:在罗恩出走以后,赫敏和哈利在圣诞节前跳舞的情节。
“赫敏和哈里长大了,却以一种十分痛苦的方式。所以,他们在最痛苦的时候,需要作为朋友的彼此提供的温暖,尤其是在他们的心都破碎的时候。”
当然,罗琳对叶茨的创意非常满意。
《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的成功经验太多,但原作者罗琳的高度参与,成为了《哈利·波特》系列大获成功最值得参考的经验。
我们不能想象《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缺少罗琳,会变成什么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