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强则国强,教育强则少年强一个民族的

中国近代史对我来说是一个特别让人讨厌的存在,不仅仅是那些一个个难以记住时间的屈辱条约,还有那些年中国人的“无助”。

但《一个民族的远航》这本书让我有了全新的感受,好像突然就喜欢上了那段历史,感觉你在和那个年代的人一起经历这中国这条东方巨龙的觉醒。

《一个民族的远航》是“关河五十州”写的,他是历史纪实作家,有很多畅销代表作品,内容都很严谨,但读起来却没有那种刻板的“历史感”。

书中印象最深的就是第一个毕业于耶鲁大学的中国人——容闳。他有一个宏大的“植柳计划”,而这是起源于他留洋回来后的一件事:

容闳回国后因为各种原因,一年不到就换了三份工作,第四份工作是在上海一家英商公司。可不久后这家公司也停业了,他再次被失业了。

商英公司停业后,就对物品在卖场内进行了拍卖,人非常多。这时候容闳发现有人在拨弄他的头发,回头后发现有一个英格兰人把一些棉花球弄到了他的辫子上。

开始的时候容闳还是平静的请对方把棉花球拿下来,可对方却无动于衷,于是容闳又重复了一遍,结果对方冲着容闳的脸一拳就打过来了。

那个英格兰人以为容闳会忍气吞声,但咱容闳可不惯着他,同样朝着那英格兰人的脸盘子就是一拳。来而不往非礼也!

随即两人打了起来,那英格兰人还见红了,并且也处于下风。这时容闳商英公司的老板和其他人就来拉开了他们,那英格兰人也趁乱溜了。

对于这个插曲,作者是这样说的:

“这不是喜剧,而是悲剧。大多数的中国人,当受到外人欺负时,不是吃哑巴亏,就是一味退让,时间一长,洋人便理所当然地认为东方人性格懦弱,所以他们才肆无忌惮地戏弄你。”

对于这一点我不是特别认同。

作者说,是因为自己的退让才导致了被欺负。可是拿事实来说话,外国人体格就比中国人健硕,加之中国人在那个时候财、物极度匮乏,连活下去都艰难,拿什么养足自己的体力去反击欺负自己的人。

反观容闳,他在国外受到良好教育,是耶鲁大学第一个毕业的中国人,也参加了他们的橄榄球队,他的体力、脑力和回国后的工作等等都是他敢回击的底气。

所以作者后来也对容闳的想法解释道:

“这个时候,容闳终于明白,要让这些理念在东方的土地上生根发芽,一个人的力量是多么渺小。

所以需要派出很多像我这样的人,让他们留学新大陆,如此,‘柳枝’才能成行成林,直至铺成绿洲。这是一个规模宏大的‘植柳计划’。“

这样的想法对我们来说可能就是一个念头,说对方厉害,那就去学习,然后带回来自我发展,但要知道那是咱们最落魄的时候。

别说去留洋,就算是逃离自己熟悉的一方土地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且不说金钱、关系这些棘手的问题。

人的思想才是最根本的。如果没有想要崛起、强大的意识,就算天时、地利都放在大家面前,也都是没有意义的。

所以《一个民族的远航》的封面就在说:

中国近代社会的群体觉醒。

荒原上第一批探路人,骇浪里最早的远航者。

星星之火,燎过荒原,民族觉醒,始于少年。

容闳离开香港去美国的时候是18岁,这是一个充满力量、期待、野心、渴望的年纪,也是一个崛起的年纪。

宋代的《千里江山图》也就是王希孟18岁的时候画的,在18岁的时候,什么梦都敢做,有一种世界都在自己脚下的无知又无畏的嚣张。

哪怕是现在都还能提到:孩子就是祖国未来的花朵这样的话。足以见到“少年”这个词的分量。

所以容闳才在意识到“一个人的力量是多么渺小”的瞬间,就有了一个“植柳计划”。

因为他自己就是在那样的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加之他回国后看到自己国家的境况,也就更清楚,教育可以从根本的思想上帮助他们实现民族的觉醒。

也只有群体的觉醒才能够拯救一个民族。

那这场远航就是一个觉醒的开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4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