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倒了就自己爬起来挫折教育的误区,

北京著名痤疮医院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89204421470077907&wfr=spider&for=pc

近日,在央视女性亲子养成节目《我的妈呀》中,中国女排运动员诸韵颖在观看儿子的橄榄球比赛时,看到儿子摔的人仰马翻,眼泪都忍不住流了出来。

期间停赛长达五分钟,诸韵颖没有上前一步去看儿子。

她说:“这是对儿子的挫折教育。”

这样的“挫折教育”引发了不少网友热议,有不少网友表示自己小时候也受到类似的挫折教育,这让他们一度认为父母根本不关心自己。

父母希望孩子能够在挫折中得到成长,所以当孩子面临挫折时,大多数的父母会选择用旁观者的身份,去观察孩子如何面对挫折。

但是,父母让孩子独自面对困难,难道真的就是挫折教育吗?

挫折教育,不等于给孩子设立挫折

在和陌生人对话的节目《不可说》中,有一期节目是知乎女神王诺诺对话重金整容女吴晓辰。王诺诺在吴晓辰还没来之前便和工作人员沟先通了入座的角度问题。

她询问工作人员多个机位拍摄的角度,说自己右半边脸比较大,中途还提出想换一个位置,但是刚一说出口又连忙说算了,无所谓了。

工作人员回应王诺诺,“你很美了,你放心吧。”

但是在节目开始后,王诺诺一方面表达了对整容的鄙夷,传达出不想要美貌加成,而另一方面,她又对于自己的外貌十分在意。

从节目上的细节中可以看得出来,在拍摄时她会对自己的外貌十分在意。

她在和吴晓辰的对话中说:

有做过隐适美的牙套。

包括公司年会,或者说一些需要你盛装出席的场景,我会故意连头都不洗去。

王诺诺在节目中对于美貌的拧巴表现,和母亲从小对她的教育是息息相关的。

小时候王诺诺外貌出众,母亲担心她“骄傲”就联合学校老师一起打压她。怕她养成爱臭美的毛病就,十几年都不让她穿裙子。

母亲设立的这些挫折,让王诺诺一度十分自卑。哪怕已经成长为众人眼中的学霸女神,依旧摆脱不了母亲“挫折教育”后的阴影。

《教育的选择》中讲到:“真正的挫折教育,不是家长制造挫折,而是能够和孩子一同面对挫折。”

在短片《茉莉最后的一天》中,茉莉拿着考了高分的成绩单给妈妈。

妈妈却打击她,“你不要太得意!”

在母亲的挫折教育下,品学兼优的茉莉一度怀疑自己什么都做不好,最终在不堪重负的压力之下,心理防线逐渐崩溃,无奈的跳楼自杀。

父母故意给孩子设立挫折,很难教育孩子的作用,反而会在孩子心里留下自卑的阴影,让孩子一生都无法摆脱挫折的影响。

想承受挫折,是教孩子对抗挫折

泰国励志微电影《豆芽》中,小女孩在和妈妈卖菜时好奇为什么豆芽卖的这么好,妈妈告诉小女孩因为只有一家卖豆芽的。

小女孩询问妈妈:“那我们可以种来卖吗?”

妈妈:“嗯……我们可以试试看啊!”

小女孩和妈妈开始尝试种豆芽,但是不懂得培育豆芽方法的母女俩,第一次尝试就失败了。

初次经历失败,本金也付之东流的妈妈并没有让女儿放弃种豆芽。

她笑着鼓励女儿:“没关系,我们可以再试一次。”

第二次种豆芽前,妈妈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训,和女儿一起在书中找到了培育豆芽的要点,原来豆芽必须种植在阴暗处。

然而,她们还是失败了。

第二次失败后,她们才在书中看到“豆芽早晚都要定期浇水”的知识。

这两次的时间和金钱投入都以失败告终,妈妈手上的存款也所剩无几。

然而面对困难和失败,妈妈依旧能够微笑的看着女儿,陪着女儿一起制作浇水工具,重新开始培育豆芽。

这次,她们终于成功了。

妈妈和女儿一起成功种植豆芽的经历,不仅激发了女儿对事物的好奇心,更让女儿学会了从知识中寻找解决困难的方法,这样女儿未来就会有勇气尝试一切的可能性。

在这部根据现实改编的微电影中,已经获得了瑞士博士学位的女儿回忆母亲时说道:

我妈在小学四年级时被迫离开学校,但是我妈很会解决问题。

那句我们可以试试看,就像是神奇的肥料一样,让我的好奇之根茁壮成长,让我的知识之树无限成长。

这位妈妈和女儿一起种豆芽时遇到了挫折,但是母亲一直以乐观的态度陪着女儿一起寻找解决的方法,最后不仅成功解决问题,更让女儿收获了知识。

挫折并不能让人成长,懂得对抗挫折才是成长的关键。

心理学上里有一个很著名艾利斯ABC理论:导致你情绪困扰结果(C),不是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A),而是你对事件的看法(B)。

让孩子在挫折教育中成长的不是挫折本身,而是孩子对待挫折的看法。孩子学会如何面对挫折,才是挫折教育的本质。

应采儿也在节目中说过对儿子的期许:“希望你会碰到一些挫折,然后你要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你才会知道,这个事情过了,原来就是这样子。”

父母在孩子遇到挫折时,教给孩子正确的对抗挫折的方法,就是给了孩子在未来独自面对挫折的底气。

父母教孩子如何看待和对抗挫折,培养孩子的“抗挫力”,才是正确的挫折教育。

父母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抗挫力”

有很多孩子一遇到挫折就畏畏缩缩不敢向前,甚至在经历了挫折后一蹶不振,对抗挫折的能力极弱。

父母该怎么培养孩子的“抗挫力”,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学习。

01.同频共振,才能和高效沟通

我有一次去亲戚家做客,阿姨正在辅导表弟做作业,一道很简单的数学题,表弟却怎么教都不会写。

阿姨实在忍不住训斥道:“这题你不是练习了好多遍,笨的哦!”结果5岁的小表弟大哭起来,闹起脾气死活不肯写作业。

我连忙跑到小表弟身边,安慰着对他说:“你不是笨哦,是这题要练习好多遍,我们再试试看。”

小表弟得到了认同后情绪渐渐的平稳下来,不一会就乖乖拿起笔写作业,不懂的地方也继续请教大人。

父母如果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思考,当孩子面对挫折难题时,在肯定他们感受的基础上循循善诱,一定能够让沟通事半功倍。

父母和孩子在一个频率上,才能够有效的交流,这在心理学上叫做同频共振。

02.鼓励夸奖,塑造孩子的信心

泰国短片《努力一点点》中,小男孩特别喜欢踢足球,可每次足球比赛都发挥的很差,老师也特别不看好这个孩子。

妈妈知道小男孩特别喜欢踢球,他在家的空闲时间都用来练习踢足球的技术。

哪怕小男孩每次只进步了一点点,妈妈都会微笑着给小男孩比一个手势加油。

小男孩在妈妈的鼓励以及每天坚持不懈的训练下,最后在一场劣势明显的足球比赛中力挽狂澜,赢得了比赛。

有时候父母在孩子面对困难时,不用亲自出手帮孩子解决问题。

父母用爱关怀鼓励孩子时,孩子的潜能超乎你的想象。

03.接受失败,才能迎接成功

在最新一季的《奇葩说》中,选手许吉如用自己上一期被淘汰的一个辩题参赛,无法坦然面对从前的失败。

导师杨幂也开导她说道:“极度的坦诚,就是无坚不摧。”

如果不能接受失败,那怎么能迎接成功?

因为谁也不可能一直都一帆风顺的赢下去,学会坦然的接受失败,才是未来迎接成功的秘诀。

教育专家李玫瑾说过:“挫折教育就是让孩子,及早懂得“失败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一个从没有失败过的孩子,和一个哪怕失败也能够再次成功的孩子相比,在未来遇到挫折时,后者的抗挫力会更好的帮自己渡过难关。

教育的本质是爱。父母在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的同时,千万不要忽略了用爱去陪伴鼓励孩子。

孩子在面对挫折或者经历失败时,父母的爱会给予孩子积极向上的动力和失败后敢于重新来过的勇气。

别让不当的挫折教育,反而成了对孩子的伤害,也别让孩子失去了父母的关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4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