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花炮,是流行在侗族、壮族、仫佬族等民族中的一项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民间传统体育活动,深受广大少数民族同胞的欢迎,是一项勇敢者的运动,已有五百余年的历史。每逢正月初三、二月初二、三月初三,侗族、壮族、仫佬族都要举办传统节日——“花炮节”。抢花炮,在农历三月三或秋收以后最为踊跃。侗乡流行这样的诗句:“侗乡三月风光好,天结良缘抢花炮;要得侗家姑娘爱,花炮场中称英豪。”
壮族抢花炮是广西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素有“东方橄榄球”之称。要抢到花炮,技术不可少,勇气更重要。在抢花炮的日子里,壮乡成千上万的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的盛装,一大早就争先恐后地涌向草坪,给本村坡的花炮选手呼喊助威。抢得头炮,寓意着五谷丰登、万事吉祥如意,体现出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渴望和向往。
传统花炮是铁制圆环,直径约5厘米。铁环上用红布或红绸缠绕,比赛时把花炮放在送炮器上。送炮器上装有火药,点燃后,将花炮轰上天空。待花炮落地后,由参赛者抢夺花炮,并送到指定区域得分取胜。按照民间传统说法,花炮只燃放三次,抢到头炮者象征人财兴旺,抢到二炮者象征五谷丰登,抢到三炮者象征万事如意,体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场地通常设在河岸或山坡上,无一定界限,满山遍野皆为活动范围。为此,抢花炮的人必须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毅力和敏捷的反应能力。一旦花炮分清得主,顿时唢呐声、吹呼声、鞭炮声响成一片,胜利者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幸运者。
年,壮族抢花炮入选国务院公布的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编:吴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