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恩回到飞虎队建立之前从空中起舞到

                            

原创索恩thornbird

飞虎队的故事开始于一个小男孩的梦想,年仅16岁的陈纳德报名了预备役军官训练营,但是遭到了出身和教育背景的双重打击,他离空军的梦想越来越远。在一次大病痊愈后,陈纳德再次申报成为飞行员,这一次,他抓住了飞往蓝天的机会。

成为飞行员的陈纳德精于空中特技,“三人飞行马戏班”轰动一时,但陈纳德的志向远不止在空中飞舞,他深谙战斗机才是取得制空权的关键,不应拘于观赏,而应该飞跃于战场。不受到军队重视的陈纳德受到了中方的邀请,他接受了这次“伟大的冒险”,飞虎队的传奇就此拉开帷幕。

飞虎队:美国飞行员对日作战的隐秘历史

作者:[美]塞缪尔克莱纳(SamuelKleiner)

译者:陈鑫

出版时间:年5月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索恩

01

飞向蓝天的梦想

飞虎队的故事开始于一个在路易斯安那州乡村长大的小男孩,他的梦想是游历整个世界。

年,陈纳德进入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LouisianaStateUniversity)学习农学,由于他只接受过初等教育,因此这是唯一对他开放的课程,不过他很快就报名参加了预备役军官训练营(ReserveOfficers’TrainingCorps,ROTC)的训练。他下定决心,绝不辜负自己作为一名士兵所受到的期待。当他受命在一段楼梯上执勤站岗,来回踱步时,一名高年级学生从楼上泼了一桶水下来,但是陈纳德后来回忆说:“我继续在岗位上来回踱步,浑身湿透。”尽管他作为士兵取得了十分优秀的成绩,但他很快发现,由于只接受过初等教育,他实在无法在学业上跟上进度。他还发现,尽管经过百般努力,自己始终难以满足军事学员生活中对细枝末节的要求。在仅仅一个月的时间里,他就被记了40次过。在一次制服检查中,他被发现裤腿卷了起来,而这是违反规定的。一名军官把他一把拽到队伍的正前方,冲着他的脸大喊道:“陈纳德,你永远也成不了一个真正的士兵!”

陈纳德回忆说:“未来似乎的确很枯燥。”尽管他正在“寻找可以征服的新世界”,却似乎无法找到正确的方向。而这一切将在一个星期日下午的全州展览会上发生改变。

对克莱尔陈纳德来说,见证飞机从头顶飞过,即便仅仅持续了一小会儿,也是一次巨大的启示。当时的他已发现了“一片新的处女地”,“播种了我的飞行梦”,这是一个将会影响他一生的梦想。他的愿望十分强烈且迫切,但一直到多年后,他才得到了首飞蓝天的机会。

克莱尔李陈纳德(感谢肯陈纳德提供)

陈纳德原本有可能沿着这条轨迹继续行进很多年。但在年5月7日,一艘德军潜艇击沉了卢西塔尼亚号(Lusitania)远洋客轮,造成包括名美国人在内的名平民死亡。美国因此宣布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陈纳德感觉必须向自己证明他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士兵,尽管这意味着必须离开家人。美国陆军发出公告,招募飞行员,尤其是能够操作陈纳德在固特异工厂负责制造的侦察飞艇的人。申请人的年龄必须在19~25岁之间,因此23岁的陈纳德自信满满地认为自己最终能够得到飞行的机会。

但军队正在寻找的是一种特定类型的人,以便受训成为飞行员,正如一份报纸对理想候选者的描述,一个精力充沛、意志坚强、品德高尚且无不良嗜好的人”。报纸还指出,候选者必须“拥有良好的教育水平”。负责飞行员招募工作的是耶鲁大学(YaleUniversity)教授兼探险家海勒姆宾厄姆(HiramBingham),正是他重新发现了古城马丘比丘(MachuPicchu)。在他看来,飞行员应该是“‘一名军官和绅士。’他必须是那种永远把荣誉放在心上的人……他必须足智多谋、心思敏锐、头脑灵活且意志坚定”。不出意料的是,军队认为常春藤毕业生是最优秀的飞行员,尤其是那些马球运动员和橄榄球四分卫。

在年,很少有美国人驾驶过飞机,因此军队将注意力放在从常春藤高校的飞行俱乐部中寻找那些最优秀、最聪明的人来担任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美军飞行员。像陈纳德这样的工厂工人没有任何机会。他收到了一份残忍又直白的拒绝信,他在余生中始终没有忘记它∶申请人不具备成为成功飞行员的必要素质。”军队认为,像陈纳德这样的普通人是步兵所需要的。

陈纳德一家,照片中没有克莱尔陈纳德本人,左数第二位是内尔陈纳德。(感谢肯陈纳德提供)

年秋,陈纳德的部队已经准备好部署到法国了,但他们最远只开进到了纽约的米切尔机场(MitchelField),就被告知不会被派往海外了。德国预计很快就会投降;陈纳德错过了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机会。他所在的部队受命前往弗吉尼亚州的兰利机场(LangleyField)执行一个挖掘沟渠的任务。在部队转运途中,他感染上了西班牙流感,那是一种传播十分迅速的致死疾病,由从欧洲返回的士兵们带回。

这段人生经历给陈纳德留下了长期的呼吸道疾病,但他始终相信自己之所以能活下来,一定是有原因的。他开始相信,上帝为他制订好了计划,会有某个伟大的使命引导他的一生。当年11月11日战争双方宣布停火时,他正坐在一列返回凯利机场的火车上。他决心成为一名飞行员。身体康复后,他再一次提出申请,这一次,他的坚持得到了回报。很快,他就接到了接受飞行训练的命令。

随着他逐渐成长为一个更加成熟的飞行员,陈纳德开始意识到特技飞行技巧有成为一种娱乐形式的潜力。他在成长过程中没怎么接触过戏剧,但他凭借直觉懂得了怎样创作一段好的表演。

02

轰动一时的特技表演

在年乔治华盛顿诞辰纪念日那天,陈纳德所在的中队在埃尔帕索进行了一场公开展示。在表演的第一部分,陈纳德站在看台上,戴着一顶长长的假发,穿着内尔的外衣和鞋子。在节目进行的过程中,广播员邀请观众里年纪最大的女性走下看台坐到机舱里驾驶飞机。“莫里丝奶奶(GrandmaMorris)走上了飞机跑道。广播员对观众说,这名女性年纪很大,甚至都能记得坐着有篷马车旅行的经历。如今,她将要体验飞行了。

老奶奶一步步走向飞机驾驶舱,飞行员则从里面爬出来,检查飞机引擎。突然间,飞机开始向前冲刺,而这位无助的老妪手上正抓着操纵杆。一名目击者回忆说∶观众们看着跑道上的飞机逐渐升空,差点撞上树枝和机库,都倒吸了一口凉气。”在接下来的15分钟里,老奶奶驾驶着飞机从观众头顶飞过,“做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翻筋斗、倾斜转弯以及俯冲等动作,让观众深深为之着迷。紧接着,让观众更加震惊的是,飞机完美地着陆了,陈纳德从飞机里跳了出来,摘掉假发,揭秘了他的诡计。

到了年,作为美国陆军最有经验的飞行员之一的陈纳德被派往亚拉巴马州的麦克斯韦尔机场(MaxwellField)。他在航空兵团战术学校(AirCorpsTacticalSchool)担任教官,这一工作体现了陈纳德日渐上升的威望。但学校的长官却有另一个想法∶陈纳德能否协助创办美国军队的首支特技飞行表演队?他的计划是建立一个表演团体,在全国各地的航展上巡回表演,担任美国陆军航空兵团(UnitedStatesArmyAirCorps,USAAC)的某种公关团队。陈纳德热情地接受了这个任务,组建了一个三人团队,后来这支团队以一首流行歌曲的名字来命名,起名为“三人飞行马戏班(ThreeMenontheFlyingTrapeze)。

陈纳德与许多位僚机飞行员共事”,但最终选定了两人,分别是昵称比利的威廉麦克唐纳(WilliamBillyMcDonald)以及绰号卢克的约翰威廉姆森(JohnLukeWilliamson),他将与他们建立生死相托的信赖。

陈纳德与“三人飞行马戏班”的两名僚机飞行员约翰威廉姆森(左,绰号“卢克”)以及威廉麦克唐纳(右,昵称“比利”)的合影,摄于年的迈阿密航展。正是在这场表演后,中国空军的毛邦初上校第一次接触了他们。(Bettmann/GettyImages)

到了年,三人飞行马戏班开始巡游全国,并引发轰动。未来的海伍德汉塞尔少将(MajorGeneralHaywoodHansell)曾经短暂与他们一起共事。《迈阿密新闻报》(MiamiNews)等报纸称呼他们为“航空界有史以来最杰出的刺激制造者”。经常有女孩子们从人群里冲出来与面带微笑的飞行员合影留念。来自福克斯(Fox)、环球(Universal)、赫斯特(Hearst)和派拉蒙(Paramount)等公司的摄影师纷纷拍摄了他们的飞行画面。他们甚至还获得了一个赞助商,陈纳德则成了一名推销员“你们会发现,所有飞行员都嚼口香糖,我认为箭牌是最棒的。”

对陈纳德来说,这种表演实在太多了,以至于非同凡响渐渐变成了例行公事。然而,“三人飞行马戏班”在迈阿密的一次亮相将会影响陈纳德未来多年的生活。

就像此前的无数次训练一样,三名飞行员开始驾驶飞机在空中一同起舞。《纽约时报》(NewYorkTimes)报道说∶“他们在表演期间的编队队形如此紧密,以至于从地面上看,飞机的机翼顶端似乎都重合在一起了。”三架飞机施展了半滚倒转和旋转等特技,“表现得完美无瑕,就像是三架飞机由一个思想控制似的”。在完成不惧生死的特技动作后,陈纳德走上广播员的领奖台,接受了特技飞行大奖。奖杯的样子是一个地球仪上方安放着一架小飞机——对于一个相信飞机将会掌控未来的人而言,这是一个恰如其分的奖励。

陈纳德觉得自己多年来不断磨砺的驾驶技巧终于得到了认可。当美国商人威廉波利(WilliamPawley)邀请三人前往他的私人游艇做客时,陈纳德愉快地接受了,因为波利可以说是迈阿密航空事业的教父级人物。他建立了这座城市通往中美洲和古巴的航线,并且开发了一项获益丰厚的贸易,那就是向中国人出售柯蒂斯-莱特(Curtiss-Wright)飞机。

在同“三人飞行马戏班”见面后,毛邦初很快就直奔主题,对陈纳德及其团队说,他们应该来中国。这样的邀请在当时并不罕见。受冒险和金钱的诱惑,当时已有好几十名美国飞行员正在为外国效力。拉法耶特飞行小队(LafayetteEscadrille)的飞行员早在美国参战前就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为法国作战了。在宣布停火后,美国陆军航空兵团的规模有所缩减,但许多成员都渴望参加国外的战斗。有些人组建了柯斯丘什科中队(KosciuszkoSquadron)以帮助波兰抵抗苏联,其他人则加入了古巴空军以及其他南美国家规模较小的空军力量。

年,陈纳德就曾收到过一份十分诱人的邀请,希望他出国效力,当时,一名到访的苏联将军在观看了几次演习后给陈纳德送来了一些伏特加、巧克力和鱼子酱作为见面礼,以开启一段旨在邀请他担任苏联红军新成立的空军部队的顾问的对话。陈纳德成功说服他们同意了每个月美元的工资,这比他在美军中美元的月薪要高得多,但他最终还是拒绝了这份邀请。

无论毛邦初的提议有多么诱人,陈纳德、麦克唐纳和威廉姆森最终都拒绝了。陈纳德在军中有自己的工作,还有一个大家庭需要照料——他和内尔如今已经有了八个孩子。但毛邦初不是一个轻易气馁的人。这三名飞行员记住了他的一句话∶“我还会再跟你们联系的。”

03

崭新的人生篇章

在麦克斯韦尔机场,陈纳德依然一心扑在教学上。他是基地内少数负责制定空战策略的教官之一。战斗中应该使用何种飞机?最成功的战术是什么?这是一项学术工作,需要在全体教员中进行辩论,并起草大量文件。

到了年代,美国陆军航空兵团的主流看法是,轰炸机将成为空中力量的未来。正如英国首相斯坦利鲍德温(PrimeMinisterStanleyBaldwin)的那句名言∶轰炸机永远所向披靡。陈纳德在“三人飞行马戏班”驾驶的那种战斗机被认为在面对具有压倒性威力的轰炸机时没有任何用处。

陈纳德坚决反对这种看法,强调战斗机可以拥有制空权。他不认为自己在三人飞行马戏班”的工作仅仅是一个噱头——他认为自己的空战技巧“足以证明……战斗机可以通过灵活的空中机动开展团队作战”,并且击落轰炸机。这场在学术杂志和学校课堂里进行的辩论不仅仅是理论上的,它还将决定美国陆军航空兵团如何确定预算,以及指导飞行员学习何种战术。

陈纳德的同僚们对他的看法不屑一顾,而且渐渐开始讨厌他。他在捍卫自身观点时表现出的无礼和傲慢对他所倡导的主张没有任何帮助。他撰写了许多观点尖锐的文章,并且火急火燎地发给高级军官,但收到的却只有无情的冷漠。阿诺德将军(General“Hap”Arnold)在读完陈纳德的一篇论文后写道∶“这个叫陈纳德的可恶家伙到底是谁?”一名历史学家曾指出∶“战术学校里的个人战斗开始消磨陈纳德的意志。”

一架日军轰炸机在重庆的长江拐角附近投掷了大量炸弹,地面升起浓烟。[PF-(aircraft)/AlamyStockPhoto]

年12月,一名美国资深飞行教官正要对中国空军进行一次全方位的调查,却不幸因心脏病突发而去世。她向美国飞行员问道,美国国内是否有合适的飞行员能够来中国接替这名资深飞行教官的工作?他们告诉她说,有一个完美的人选——克莱尔陈纳德。在宋的要求下,他们给陈纳德写了一封信,邀请他来到中国。

这一次,陈纳德不会拒绝。

陈纳德在写给兄弟的信中解释了他决定接受这一邀请的原因∶“当一条铺设好的老路被堵死时,就需要开一条新路了。”他猜测,自己在中国的工作“或许除了报酬比较高以外没有什么意义,抑或是有可能拥有很大的意义……”他感觉命运在强烈地呼唤着他∶“甚至有可能我的‘微弱’努力会影响未来几百年的历史。”

陈纳德在年4月向军方递交了辞职信。《什里夫波特时报》注意到了这件事,并且称这名军官已经病了好几个月”,这就是他退役的原因。实际上,陈纳德对于即将到来的任务感到活力充沛。他毫不犹豫地在5月1日登上了一列前往旧金山的火车。他后来回忆说∶我感到了一种离开的冲动,无法抗拒。”他开始写日记,记录这段“伟大的冒险”。

注:本文节选自《飞虎队:美国对日作战的隐秘历史》第一章

索恩新书│飞虎队:美国飞行员对日作战的隐秘历史

索恩│飞虎队——战争时分,传奇诞生

索恩│仰光圣诞——另一战场的悲欢

原标题:《索恩

回到飞虎队建立之前——从空中起舞到伟大冒险》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3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