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史上首届“云上亚运”,无数幕后英雄付出了心血。
9月19日,国际奥委会首席信息科技官艾拉里奥·孔纳在杭州亚运会数字科技体验中心举行的云上亚运启动仪式上不吝赞美,表示“杭州亚运用云计算创造了历史”,赛事核心系统和转播全面上云,为大型赛事的数字化普及奠定了坚实基础,将云计算完美地与体育赛事结合,为往后的大型赛事提供了榜样。
国际奥委会首席信息科技官艾拉里奥·孔纳点赞“云上亚运”
"数字科技在我们大型赛事举办上有了非常重大的推进意义以及划时代的改变,杭州亚运会用云计算创造了新的历史,并带来更多的价值。在未来,我们也展望,它会带来我们更多的想象的空间,以及为我们的观赛者、参赛者带来更多的精彩。我们与世界各国来参加亚运会的朋友们一起来庆祝这样一个伟大的成功!"孔纳说道。
事实上,这是继东京奥运会、北京冬奥会、卡塔尔世界杯后,阿里云再度承担国际级别体育赛事的云上任务。此前,国际奥组委主席巴赫也曾在东京奥运会上评价,中国是在“为奥运施下魔法”。
今天也是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前的首个比赛日,包括板球、排球、沙滩排球、足球等项目在内的小组赛和预赛率先开打,越来越多的精彩画面将通过阿里云全球基础设施向全亚洲乃至全球观众开启实时转播。
阿里云为杭州亚运护航
而变出这种“魔法”的,其实是许多深耕在赛事上云一线的普通工程师们。
9月初,阿里云工程师李盈和团队从北京赶赴杭州,这位年轻的妈妈可能在亚残奥会结束前都无法再回家,几乎“全时全职”地对接亚运云转播。
夏宇航也在屏息凝神地等待亚运启动,这位从北京奥运会起就从事赛事护航的70后技术达人,正在负责杭州亚运核心系统全面上云的诸多工作。
入选亚运火炬手,是赵顼参与护航亚运的过程中最光荣的一个时刻。作为圈内赛事技术护航经验最丰富的专家之一,他从年阿里云亚运项目启动起便参与其中,一路为亚运护航至今。
随着亚运开幕进入最后的倒计时,当观众和游客都在摩拳擦掌,准备好好享受一场由技术带来的精神文化体验之时,这支隐藏在幕后、由上千名阿里云工程师组成的“中国队”也将踏上属于自己的亚运赛场。
挑战项目最多亚运:火炬手多天云上护航关键词:亚运“背后的男人”,特别稳
年8月,赵顼突然收到一封邮件,邮件里说,他入选了亚运会的火炬手。“当时特别惊讶,完全没想到能成为火炬手!”赵顼第一时间把好消息分享给了远在北京的妻子,“与奥运、亚运结缘这么多年,开玩笑说,我一直都是‘背后的男人’。”
此时他觉得,5年前自己做了一个正确的决定。年10月,即将年满40岁的赵顼在北京决定接受阿里云邀请,奔赴杭州亚运为喜欢的大型体育赛事贡献力量。
几年来,他先后参与年北京奥运会、年广州亚运会、年南京青奥会,杭州亚运会,是他最新的任务。
很快,他来到杭州,多天护航任务也正式开始。
任务的难度很高。今年,杭州亚运会将创造亚运会史上“三个之最”——规模最大、项目最多、覆盖面最广,15个比赛日间,54个竞赛场馆内将展开61个体育分项,角逐枚金牌。
“不管是项目规模,还是覆盖的场馆数,杭州亚运都比奥运会多出很多。”赵顼说,东京奥运会总共是9个体育小项,而杭州亚运会有个体育小项。由于本届亚运不仅设有亚洲各地区的特色体育项目,还新设滑板、霹雳舞、电子竞技等新兴体育项目,所以赛事规则复杂、数字化程度不高,上云更为不易。
赵顼在工作中
其中,稳定性是最关键的。比如成绩统计有误、奖牌榜数量出现偏差,又或是系统直接宕机等,极易为参赛者和队伍带来不便。“稳定性像金子一样珍贵,”赵顼感叹。
因此,这支阿里云团队将稳定性作为极致追求,除了不断丰富和完善技术手段,还要依靠充足的经验将风险前置:“比如,测试是不是足够全面?可能出问题的地方有没有打好补丁?要在赛事真正开始前,把能做的工作都做好。”
4年准备,让核心系统化身全能“四分卫”关键词:为亚运“扔出一道彩虹”,支撑%上云
“我的手能扔出美丽的彩虹。”这是美式橄榄球比赛里,人们对能串联全场的优秀四分卫的称赞,这是一个重要的战术位置,他通常是临场指挥的“大脑”,可以把球递传、抛长传给其他人,也可以自己持球冲锋、发挥效果。
而作为橄榄球运动的爱好者,阿里云工程师夏宇航觉得,推进赛事核心系统上云的工作,有时候就像是在为亚运打造一个全能的“四分卫”。
9月1日,杭州亚运会赛事成绩发布类系统群正式上线,标志着赛事成绩发布类、赛事管理类、赛事支持类三大核心系统群全面部署完毕并投入使用。同时这也意味着,通过云计算替代传统数据中心,核心系统已经可以在云端全面支撑起亚运期间的全套组织和运营。
基于阿里云的技术支持,核心系统能向亚运官方、观赛观众传递一记“美丽的彩虹”。
以亚运期间最重要的信息系统群之一——赛事成绩发布类系统群为例,每场赛事结束,在赛事成绩发布类系统群的云端调度下,比赛成绩像是被精准抛传的“橄榄球”,能够从场馆的计时记分设备导入场馆成绩系统、向中央成绩系统汇集,以打印分发、信息发布、数据接口等不同模式向外界呈现,迅速将现场消息传递至运动员、观众、工作人员等不同人群。
与过去几届亚运会相比,杭州亚运的云上核心系统更加高效,它不必像传统数据中心那样重复搭建和拆卸机房,不仅缩短了应用开发和部署时间,还避免了传统模式下软硬件资源难以共享的问题;不过,为了推动这些系统%上云,夏宇航和团队也花了近4年时间进行对接、筹备和上线。
“不同核心系统要求的上线和开服的时间是不一样的,这是一个贯穿我们工作全程的挑战。有些系统在赛前的一年多就要开服,有些系统要在比赛的时候才开服,这也是阿里云要尽早投入建设的原因之一。”夏宇航介绍,“比如,赛会注册系统要负责所有参加人员基本信息的登陆,是早启动的,所以当时我们至少得保证在赛前两年半启动建设。”
据悉,杭州亚运会有三大核心系统群,每一个系统都承接了赛事不同的护航支持需求。要保证上云后系统足以实现全能和高效的运作,在宇航看来,这既是难点,也是让核心系统真正能够胜任“四分卫”的关键。“所以我们会一个个了解和跟进亚组委的需求,从细节出发去支持和服务杭州亚运的运行计划。”
从年北京奥运会至今,夏宇航从事了15年大型赛事技术护航工作,日常爱好运动的他,很多时候不能像其他观众一样走入热闹的观赛席,为喜欢的运动员和队伍加油;更多时候,他只能趁着盯后台的闲暇,线上欣赏一会比赛。
“今年杭州亚运,我只买了一场比赛的门票,就是7人制橄榄球。”夏宇航也说,“但不一定去,您看,最新的排班计划都已经出来了。”
尽管夏宇航不一定去观赛,但在亚运会的技术演变史中,一定会留下来自中国的技术新刻度,掀开体育与科技交相呼应的新篇章。
总转播时长小时,速度堪比秒下部电影关键词:一位女工程师的坚守,用“弹性”传递精彩
最近,李盈总觉得时间不够用。从北京到杭州后,这种感觉更加明显了。
“中国技术像是魔术。”——国际奥组委主席巴赫的“点赞”,让整个亚洲都对杭州亚运会充满期待,哪怕如今开幕在即,仍有不少国家和地区的电视台在与亚委会、阿里云对接云上转播服务。
“这个热度是超出我们预想的,而且部分电视台、转播平台对云上转播也提出了个性化诉求,例如,有的希望把相关赛事信号通过云传输系统传回本国。”光是最近短短两个月时间,李盈和团队就更新了几十个版本关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云转播服务解决方案。
毕竟,杭州亚运会是今年亚洲最盛大的体育赛事,也是首届采用云上转播的亚运会。李盈预计,总转播时长将会超小时。“我们会提供超过40路的高清信号和20路的超高清信号的云上转播,此外还会有8路云上独享的多视角信号。”
与传统卫星转播、海底光纤转播等模式相比,云上转播超越其带宽和线下设备限制,提供了更丰富画面信号和剪辑方式。足够之“宽”,保证了云上转播清晰流畅的高质量感观——云转播的带宽比卫星带宽高出一个量级,从Mbps提升至Gbps,甚至还能根据流量水位的瞬时需求扩容至TB级别。到了这个带宽,云上转播的速度相当于能用一秒钟传输完部高清电影。
阿里云工程师向国际奥委会官员介绍云转播技术
而且如此庞大的传输任务,在阿里云的技术下,还可以实现弹性化的运作。“今年亚运,转播方完全不需要再提前半年或者一年预定卫星频段或海底光缆线路,借助云网络的跨地域能力,所有转播方均能做到‘即开即用’,把发生在杭州的赛事近乎实时地传输给家乡的观众。”李盈介绍。
护航工作占据了李盈的主要精力,她需要在现场整整一个半月,而7岁的儿子则住在北京。
“他到十一假期的时候会来,我查了正好有他喜欢的足球比赛,我已经买了两张半决赛的门票。”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上,今年的杭州亚运或许也会为妈妈和孩子留下一段难忘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