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甘正传》,这部感动美国甚至世界的美国电影。电影上映的那年,成功比下经典影片《肖申克的救赎》,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最佳男主角奖、最佳导演奖等6项大奖。
阿甘就是那个完美的美国青年!
只要努力奔跑就可以改变一切,多么美好的心灵鸡汤!在影片中,那个怀抱橄榄球奔向终点的阿甘像极了拿着自由女神的火炬征服美国的哥伦布。
阿甘那种虽然我很笨,但我的努力可以感动上天的豪情,如同浩然正气般扑面而来。不过请打住,感动到此为止。
这电影我看了俩三遍下来,充其量只是他刚好运气好而已。正常情况下三两次运气好是可能的,全影看下来,运气都是围绕他转,这就太勉强了,如果相信他运气好就是傻人有傻福的结果,那你就走进了导演设的鸡汤套里。傻人确实有一定的傻福,其实就相当于好人有好报的道理,但傻人的福都是因为别人而影响的,是被动的,是不确定的。如果导演说,为了电影票房安排剧情,这可以理解,但如果说这就是励志故事,恕我无法完全认同。强调努力就可以成功,这是个伪命题,努力是成功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其实,影片中让阿甘赢得橄榄球比赛的关键因素并不是因为他努力和跑得快,而是球队的一个重要的位置就是“四分卫”,他就好比球队的大脑,负责控球和传球,执行教练的战术意图。
美式橄榄球分工明确细致,进攻和防守是完全不同的两队人马,光一个球队多达45人,带领这个庞大队伍的,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教练组。赛场高处有专门的鸟瞰席位,战术教练在场上俯瞰全局,通过耳麦与主教练沟通传递分析数据,主教练再通过头盔无线电把指令传达给场上的四分卫,真正场上场外的里应外合。
橄榄球我们不太懂的话,就拿我们比较理解的足球说,赢得比赛也是需要球员的配合默契,防守员的严防死守,细分化点也还要战术打法,球员过人技巧,身体体能素质等,还有球场教练教导,球员跑得快只是其中一员的优点,离赢球还远着点。
所以如果只单单强调一点阿甘的特长就能成功,这心灵鸡汤想想运用到真实生活中,没有“四分卫”和“足球先峰”的目标主见,就是无头苍蝇般蛮干,引导激励作用是这效果就不必要了。阿甘一直跑,而且还是被动的跑的,如果没有好朋友珍妮的鼓励,他是不会主动跑的,就算影片后段他自动跑步,那也是为了他喜欢的珍妮而作出跑步的决定。阿甘就只围绕珍妮转,但珍妮对他只是伙伴之间,亲情般的爱,爱情的爱就远了。阿甘永远走不出对珍妮单相思的影子。
所以本影片的关键人物就是珍妮,珍妮同情阿甘,经常鼓励他遇到不好的事就跑,她在本片的人物定位就相当于橄榄球的四分卫。虽然说珍妮对阿甘的感情情同手足,但珍妮一样有嫌弃他打扰到自己生活的时候,一样感觉到和阿甘相处是多么的不和谐。
珍妮自从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之后,明知道阿甘对自己的感情,对阿甘的事不管不问,虽然说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人生,不必要对另一方需要负责,但珍妮明显有意疏离阿甘。珍妮宁愿选择常常暴打自己的男友,也没有选择阿甘,这明显对比对阿甘来说过于卑微。可怜的阿甘为了珍妮,感情可以一直从电影开头到结尾而不变。通俗点说,为了一颗树整个人生被人牵着鼻子走。真实生活中这就很容易钻牛角尖,容易吊死在一颗树上,这不是真实生活中我们需要的鸡汤。
当然整部电影还是有值得赞扬的东西,笨拙的阿甘,在母亲眼中永远都是聪明的孩子,为了阿甘,母亲可以无私付出全部,母爱是伟大的,只有珍妮愿意和阿甘做朋友并影响和引导他许多,珍妮对阿甘的友情是坚定的。阿甘对珍妮的感情,不管她如何过自己的感情生活,他可以傻傻的始终不变。影片最后阿甘和珍妮最终因为孩子走到了一起,但决定权还在女方,珍妮对阿甘的友情没人怀疑,但爱情就不一定,走在一起算友情使然还是爱情将就?
如果说《阿甘正传》是一部感人励志片,那感人的只有关于阿甘的母爱,友爱,专情。如果说励志就过于勉强了,当然对于智商低下的阿甘,能做的事和最好的事是听从珍妮的教导只能跑,这对他来说是最好的励志。但真实生活中,这受控于他人的励志真不能推崇。成功的因素绝不单单指努力往前跑一项,多想想你有什么追求,为谁跑,而不是漫无目的的奔跑,目标多大决定你格局多大。主动思考远比盲目努力来得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