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谢明宏
编辑
李春晖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冬奥为镜呢,大概可以知道冠军们有多少门亲戚。
去年东京奥运会,黄晓明祝贺表妹陈梦夺得女乒金牌时,还并不很让人意外,毕竟是没出五服的实在亲戚。倒是全红婵的妈妈对门庭若市大感困惑:“嫁到这里这么多年,我第一次知道我们有这么多的亲戚朋友。”
富在深山有远亲,凤姐说朝廷还有三门子穷亲戚呢!可是,大家跟冬奥冠军攀的关系也太七弯八拐了。“我邻居家的表弟是以前武大靖的师弟”“徐梦桃以前跟我朋友的老公住在同一个小区”“我小学班主任的叔叔教过苏翊鸣篮球”……
编辑
这不是刘姥姥式的攀亲,简直是对“六度分隔理论”的灵活运用。早在年,哈佛教授米尔格拉姆就通过实验得出结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换言之最多拐7层关系,每个人都可以和奥运冠军沾亲带故。话说硬糖君导师的导师的导师还是陈寅恪呢,咱骄傲了吗?
本是普及率不算高的冰雪运动,但本届冬奥会,群众的参与感前所未有的深入。从谷爱凌身上看中美教育模式,从羽生结弦的失利看到美学况味和王者折戟的惋惜,从短道速滑“手黑”的韩国队品出竞技规则,从奥运会豆沙包和饺子的传奇漂流感悟中华美食的博大精深。
编辑
如此,每个人都能看到自己需要的,冬奥才是咱老百姓的“风月宝鉴”。
谷爱凌,教育之镜
你离谷爱凌还差一万次投胎,但离某县被拐妇女只差一闷棍。谷爱凌的成长经历,可以在众多纪录片里勾勒出一条明线。这令其教育之功可以一目了然,也一目了然这一切并非只是教育之功。
2月8日,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项目决赛中,谷爱凌夺金。当天赛后,纪录片《谷爱凌:我,18》就热乎上线。而在此前,纪录片《飞越冰雪线》《我的时代和我2》《冰雪之巅》都对谷爱凌进行了拍摄纪录。
编辑
18岁的谷爱凌,拥有4部纪录片,这是普通家庭难以企及的媒介能力。精英教育的强悍之处就在于,好像人家纪录之时就已经预见了未来的成功。就算不成功,人生也不会太难看,依旧会收获凡俗艳羡的目光,是各类胜利组组长。
最有耐心的拍摄团队是《谷爱凌:我,18》,自年1月前往美国旧金山开始,拍摄跨度从谷爱凌的13岁拍到了18岁。因为13岁那会儿,谷爱凌已经在盐湖城的全美公开赛成人组里亮相了。港真,有人说要在我13岁时拍纪录片绝对言辞拒绝,万一将来高考失利可咋整?
编辑
纪录片显示,谷爱凌的妈妈谷燕并非一味鸡娃,而是创造条件利用空间差异换取巨大的成才优势。小谷每年暑假都去海淀黄庄上奥数班,正所谓“海淀学十天美国学一年”,中国奥数之强与美国中小学数学之浅是显而易见的。
谷爱凌SAT满分很厉害,但美国亚裔SAT满分也大有人在。智慧的谷燕,成功地让女儿避开了国内教育的内卷和高压,充分利用本土优势对美国教育模式形成降维打击,为谷爱凌的学霸之路打下坚实地基。
与此同时,美国人钟情的橄榄球、篮球等风靡项目,身体对抗激烈并不适合亚裔。谷燕和其他亚裔精英家庭一样,转战技术灵巧的项目,达到四两拨千斤的奇效。看看奥运冠军陈巍,以及同样在美国长大的华裔花滑运动员朱易,不难看出冰雪运动已成为华裔二代实现跃迁的蓝海。
加州湾区的华裔家庭,深得金庸《倚天屠龙记》里“乾坤大挪移”功法的本质,以空间换时间的思维为孩子争取最大的教育优势。他们将期望和野心投注在冷门的冰雪项目上。毕竟,加州曾经出现过的华裔超级体育明星关颍珊,是家长们最好的定心丸。
编辑
抛开顶级体育经纪公司IMG的运作,谷爱凌的成功当然离不开谷燕充分利用中美差异优势对其培养的苦心。比起同样归化的朱易,谷爱凌让人着迷的是“美式的挑战主义+中式的话语表达”。朱易不如谷爱凌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