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十一学校一分校校长刘艳萍点燃教师照亮教

新华网北京9月28日电十一学校一分校,这所从年3月诞生至今的学校,用短短四年,孕育出一位位个性迥异、具有不同潜能、特长的孩子,让他们在丰富多彩的课程中发现自己、唤醒自己,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组成学生社团,在校内外各类平台上勇敢的展示自己,学校每学期都有百余人次以上获得市区级奖项。学校课程建设成果荣获北京市一等奖,以极高的满意度成为海淀区首批新优质学校,中考成绩连续四年飞跃提升……

一分校的成长蜕变,首先是得益于注入了十一学校的先进办学理念和教育实践,但任何的简单复制和粗暴嫁接,都无法生长出今天的一分校。它既继承了十一学校的优良基因,又在掷地有声的实践中创生出属于自己的独特个性和文化生态。两校合并,三校融合!这群人,是如何一步一步消除情感隔阂,建立起强烈的组织身份认同?是如何一点一点更新教育观念,构建起九年一贯的滋养生命的鲜活课程?改革是一项艰难而艰巨的工程,在这样一场波及每一个教师利益再分配的学校转型中,如何点燃教师,走出一条教育之路?

十一学校一分校党总支书记、校长刘艳萍

“一年之内就要改变”是期望也是重托

刘艳萍,自年硕士毕业后就在十一学校任教的骨干教师,当知道学校准备派自己去一分校当执行校长“历练历练”的时候,她觉得是“接受有生以来最艰巨的挑战”。开始知道消息时,刘艳萍内心是“拒绝的”,因为新学校底子薄、师资力量比较弱、生源差。时至今日,刘艳萍依然清晰的记得自己和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的三句对话:

“听说学校底子薄?”

“教委会大力支持!”

“听说师资比较弱?”

“每个老师都渴望被点燃!”

“听说生源特别差?”

“回家好好看看《放牛班的春天》!”

三句对话现在看来好似风轻云淡,却清晰的映照出校长身上的责任:从年开始,北京市深化基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重组和整合优质教育资源,让老百姓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校。也是从这一年开始,海淀区运用三大举措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规模。而作为北京市“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第一批布局调整校,新学校的发展面临着许多全新的挑战。

十一学校一分校体育选修模块丰富多彩,图为橄榄球课程

一所学校的改变核心要素是“人”

面对家长“换汤不换药”的疑虑、教师“何去何从”的焦虑、“硬件软件都薄弱”的实际情况,一分校全体教职员工进行“自下而上”的集体创造,探索出一条符合教育本质的育人新路。

刘艳萍深知,作为一所师资队伍力量相对薄弱的新建校,唯有抱团取暖才能让学校成长。她花大力气建立起老师和校长间的信任纽带,她不唯形式取消全校教师大会,同时发挥教代会的作用,通过让教师代表教师的方式,提高行政部门的工作效率,完成从管理走向服务的职能转换,真正为师生发展服务,通过快速的组织身份认同,提高了团队凝聚力。

心里的围墙逐渐消弭,推倒物理围墙还怎会艰难?年6月27日,当大型推土机将阻隔两所学校的高墙推倒,这种融合也就水到渠成了。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刘艳萍还能想起推倒围墙、两校合并成一校那天,一位老师在朋友圈中写下的那段话:“三十年弹指一挥间,分是为了发展,和也是为了发展。历史的轮回也是历史的必然。认清明天的去向,不问昨日的来处。”

十一学校一分校体育选修模块丰富多彩,图为冰球课程

“三重”身份的校长隐形翅膀助教师成长

刘艳萍幽默地表示,自己已经被学校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架空了”。很多时候她走出办公室,发现学校的多个团队都在热烈而有序开展各类教育教学研究,校长常常“不被需要”。刘艳萍认为,这种校长被“架空”,各个团队却依旧围绕核心工作运转的扁平化管理模式非常高效,课堂教学一定要尊重一线教师的创造,因为他们是“真正的教学专家”。

在刘艳萍眼中,校长要“认识到课程的重要价值”,需要洞察全球的教育发展趋勢,研究未来社会所需人才的核心素养,能站在教育前沿思考学校课程的发展方向,连接、整合教育教学资源进入课程,来满足孩子们的个性化成长需求。

校长还要成为团队首席教练。刘艳萍举例说,如果自己的办公室外面总有排队等候请示的人而校长又恰巧不在,各部门的工作就懈怠不前;如果学校推进任何一个学术行为都要靠开全体大会,不但校长累教师也会不开心。所以,她认为,团队管理者不应“事必躬亲”,校长应该将追随者培养成领导者,帮助教师成长,让各个团队可以自己运转。如果老师习惯于听从命令,等着校长发号施令怎么办?这个时候校长不妨“退一步”,直接将“球”踢到老师脚下。这样几次下来,慢慢的老师们和行政部门都能将自己的“球”踢好了,校长也就不用事必躬亲了。

此外,校长还要成为师生的首席服务官。刘艳萍说,对一分校来说,学校存在的最大价值就是为孩子们提供好的教育,同时让每位教师成长。每个人都能自我驱动,成为有自觉意识的创造主体。

一分校不仅在办学理念上逐步理清定位,在行动中也努力打造没有职业倦怠的教师队伍,其中尤为重视“师德”建设,但又从不刻意强调。“美好的职业品格的铸就,除了教师内心的自我觉醒和追求外,还需要平常校园生活的淬炼。”

在日常工作中,一分校通过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崇尚个性与创造的工作环境,为老师提供不断迭代更新的成长平台。一分校教师发展中心特别研究了传统教师培训中存在的“供需不对等,没有指导价值”、“不接地气,空洞理论脱离实践”、“忽略自主创造”这三个突出问题,重新设计和开展了十一学校一分校的教师发展课程。

学校通过系统化的改革,为教师们搭建起了成长的平台,激发教师们潜在的希望,并为教师们量身定制自己的成长方案,激励他们不断尝试自我突破。学校不断通过给予老师们学术上的挑战,专业上的刺激,提供平台,激励他们分享,分享者首先受益获得了成长,也鼓舞了更多老师的学习和分享。随着教师们的教育视野被打开,心中对美好教育的渴望也在不断升腾。

“每个老师都渴望被点燃”让话筒掌握在老师手里

“每个老师都渴望被点燃”这句当初李希贵校长激励的话,一分校始终在践行。刘艳萍说,一分校信任老师,因为相信每个人都可以被点燃,点燃他们的激情与梦想,学校愿意给他们学术自由,鼓励教师通过课程实践不断成长,挖掘教师潜力,鼓励老师们在学术实践上“兴风作浪”。

学校的改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教师、资源、机制、课程、课堂、组织架构都在发生作用,同时又受制于政策等诸多变量。想要它发生改变,需要找准关键的撬动点。而课程——就是那个关键点。课程改变,教师才会发生改变,学校才可以进而发生改变,这种改变想要真的发生“化学反应”,必须基于人、基于对教育本质、学习本质的科学认识与价值回归。

为了让老师在课程中得到更多成长,学校不断打开通往外界的通道,努力为老师成长链接更多的资源,尽力将老师推向实践与学术分享的前台,并将各个领域的优秀人物连接给老师,用他们的思想和言行,带动老师成长。此外,学校不吝惜认可与赞美,为每位教师私人订制成长方案。随着自我成长的不断突破,教师也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只有将个人奋斗目标与学校的发展愿景紧密结合,成为命运共同体,个人才能获得更富有意义的教育人生。教师们越来越热爱学校,具有高度的文化认同和集体归属感。

十一学校一分校体育选修模块丰富多彩,图为射箭课程

学校可以“有魔力”教育是和孩子的天性“合作”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发生的前提。“孩子每天都特别盼望上学,甚至连生病都舍不得请假。我们班上有个孩子在家里摔伤了,当晚缝了12针,我本以为孩子至少会请假几天在家休息,没想到隔天就见到了孩子早早就来教室了,问了家长说孩子哭着闹着一定要来学校。”这样的故事,在采访中我们听到很多。仿佛这所学校有“魔力”,它吸引着孩子们,有的孩子放假前一天还在教室里,只因为“不想离开”。“让学校好玩,让老师有趣,让孩子保有童真的求知欲,教育是和孩子的天性合作,这是我们一以贯之的教育理念。”学校二年级教师王双贝老师这样说。

亲其师,信其道。十一学校一分校通过和孩子建立起喜爱、尊重、信赖的情感关系对孩子的成长发挥影响。从日常细节中让孩子喜爱学校,喜爱老师。“面带微笑”、“主动和孩子打招呼”、“不轻易批评犯错学生”……看似微不足道,却在学生心中种下了友善、宽容、感恩的种子。

年的8月28日,十一学校一分校迎来了新一届的一年级新生,孩子们被家长牵着手,穿过气球门,走过红毯,从老师手中接过了第一份开学的“礼物”:一本《上学啦》课本和一张通往“未来”的车票。“嘟嘟!”“嘟嘟!”从年8月28日8:30这一刻,一趟从十一学校一分校通往“未来”的“启程号”列车就正式出发了,整个旅程有全体十一学校一分校老师的陪伴,有“低段综合、高段选择、九年一贯”的课程体系的支撑,相信孩子们一定会快乐抵达“未来”,成长为“有理想”“有担当”的当代青年。

记者手记:

十一学校一分校是一所神奇的校园,用孩子们的话说就是“好玩极了”。在一分校,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他们都清楚地知道“自己就是学校的主人”,在这里,对学校教育理念和文化主张的认同,对团队强烈的归属感和使命感,让人和人的交往变得简单和纯粹,合作无阻碍,分享无界限,一群快乐而向上的人,在享受着美好的教育生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30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